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媒体视角 >> 具体新闻内容

【南粤古驿道网】献礼建党100周年,韶关学院举行华南研学专题文艺展演(2021年6月30日)

媒体链接:ViewMessage.aspx?MessageID=11265#10006-weixin-1-52626-6b3bffd01fdde4900130bc5a2751b6d1

6月28日晚,韶关学院“赓续红色血脉 传承报国精神”华南教育历史专题文艺展演之“烽火·杜鹃花”在北区体育馆震撼上演。韶关市委党史学习教育巡回指导组第九组组长刘志福,校党委书记孔云龙,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廖益,以及全体在家校领导与师生党员代表、团员青年代表一同观看展演。

演出以抗战时期国立中山大学、岭南大学、东吴大学等中高等院校内迁粤北乐昌坪石和犁市大村烽火办学的历史为背景,共分为六个篇章,运用“追忆”的表现手法,以1941年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方芜军先生作词、黄友棣先生谱曲的爱国歌曲《杜鹃花》为主线,用舞蹈、歌曲、朗诵等文艺作品再现了当年师生烽火办学、烽火求学的感人事迹。

话剧《心中的杜鹃花》以一段华南教育历史视频影像勾联起韶关学院华南研学大学生志愿者晓兰与奶奶跨越70年的情感共鸣,共同追忆起那段可歌可泣的抗战办学史。舞蹈《追忆杜鹃花》通过舞蹈带领观众重回那山河破碎却又处于浴火重生的中国。歌伴舞《杜鹃花》和小提琴、钢琴协奏《思乡曲》再现了当年华南学子在粤北烽火求学的场景。舞蹈《杜师》《杜鹃花的号召》和歌曲《烽火书声》以歌舞形式展现在抗战烽火中内迁粤北各高校的师生们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在战火逆境中坚持办学、学术报国,乃至投身于抗战前线的情景。朗诵《永不凋谢的杜鹃花》展现了华南教育先师们教育报国的家国情怀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歌颂和弘扬了华南教育历史中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歌伴舞《杜鹃花开》、合唱《一代英才这里来》深情歌颂了烽火逆行、弦歌不辍,“型塑华南,影响全国”的华南教育历史。文艺展演在青春激昂的《岭南凯旋歌》声中圆满落幕。

据悉,抗战时期,在日军的狂轰乱炸下,中共广东省委在韶关4年三易其址,但共产党人始终不改初心,坚持在粤北开展对敌斗争,不仅在党的建设和人民抗日武装的发展进行了长期而又卓有成效的工作,而且在保存华南教育薪火,推动烽火办学、学术救国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抗战时期,长期从事中国共产党地下工作的梅龚彬于1941年到中山大学法学院任教。在党的指示下,梅龚彬教授在当时校内国民党、三青团活动猖獗的情况下,团结进步师生,以正压邪,排除不学无术的反动教授的影响,在粤北僻壤极为困难的条件下,坚守岗位,做好教学工作,在烽火战乱年代保存教育火种。1941年12月香港沦陷,在中国共产党的指示下,由中山大学文学院毕业生曾生领导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纵队(即后来的东江纵队)开始了著名的历时11个月的 “省港大营救”,解救了近800名的文化名人和政要及国际友人返回内地,这其中就有后来到坪石国立中山大学任教的马思聪、许幸之等人。1944年夏,中共地下组织动员了600多名中山大学、省文理学院、岭南大学、中大附中、培正中学等学校的党员和进步学生参加东江纵队的抗日武装斗争,这批学子被派往粤北、粤西、珠三角地区继续从事革命武装斗争,并很快成为各条战线的骨干。1945年1月,在仲元中学迁址粤北时,日寇疯狂进犯粤北,为保卫粤北校园,许克等地下党员,团结进步师生,与敌寇展开顽强的斗争,用鲜血和牺牲来守护华南教育薪火。

为传承和弘扬华南教育先贤在抗战烽火中教育救国和读书报国的精神,近年来,韶关学院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和学科专业、学者专家、综合性大学的优势,积极开展了华南教育历史文献史料发掘整理、学科史研究、研究资料库和数据中心建设、研学学校联盟建设、研学基地建设、活化利用、研学等一系列工作,受到了上级部门和领导的多次肯定。在建党节来临之际,该校举行本次专题文艺展演是“华南教育历史文化育青年”五维研学活动平台研学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是学校开辟思政教育常态化的新平台、主阵地的一项具体举措,更是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的一次党史学习教育。下一步,韶关学院将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继续发挥地缘优势,展现学校综合实力,努力把该校建设成“华南教育学科史研究第一高校”“华南教育历史研学资料库和数据中心第一高校”“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学校联盟第一高校”等“三个第一”高校,全力打造粤北华南教育历史研学活动“出发地”“宣传地”“实践地”等三个“研学高地”。

韶关市委党史学习教育巡回指导组第九组、韶关市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工作浈江专班等相关人员,学校党委委员、各有关部门、各二级学院主要负责人观看了展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