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学院概况

专业设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专业设置 >> 正文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基本信息

发布日期:2022-09-05    作者:范锦勤     来源: 专业设置    点击:

一、专业定位

韶关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自2000年开始设立,至今已有20多年的办学历史,为社会培养了各类体育事业人才千余人,多数毕业生成为各地社会经济和体育事业的骨干力量,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适应社会体育改革与发展以及全民健身的需求,立足广东、面向全国,培养富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科学的健康理念;系统掌握管理学和体育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创业素养和创业能力;具备扎实的运动技能,较强的健身运动指导、大众 体育活动策划与组织、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的能力,能够胜任社会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相关工作的高级管理人才。

二、培养目标

1.政治素养。贯彻党和国家有关体育事业的工作方针、政策与法规,具有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坚定理想,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修养,富有奉献社会体育事业的精神与情怀。

2.专业能力。掌握大众体育、养生健身、休闲娱乐、特殊人群体育的运动技能,能够胜任专项 运动教学、训练和组织竞赛工作;能够运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从事群众性体 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等相关工作。懂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能发现社会体育实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具备一定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3.职业素养。成为社会体育活动的高级管理人才,具备较强的社会体育活动组织与策划能力,具有发展成为行业精英的潜质,适应新时代社会体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需求;初步掌握管理学、体育学等理论与技能,具备分析和解决社会体育实践问题的能力。

4.职业发展。养成及时关注体育学科发展前沿动态的习惯,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很好地规 划自己的职业发展,具有借助现代网络媒体技术进行自我学习的能力,不断更新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方面的知识,并能很好地运用于体育实践之中。

5.服务交流。熟悉一门外语,能积极关注国际体育大众化发展态势,了解国际社会体育的最新研究成果,初步具备与国际同行进行交流的能力。

三、培养规格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施弹性修业年限制,本科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弹性修业年限为三至八年。 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满规定学分,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合格,且在德、体、美等方面达到学校规定的基本要求,方准予毕业。

四、课程体系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主要包括通主要包括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 专业课程等3大类别,每个类别中分别设置不同的模块课程。其中,通识学位课程:《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英语》等;学科基础学位课程:《体育概论》《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等;专业学位课程:《社会体育导论》《健身理论与指导》《体育市场营销》《篮球》《体操》《田径》《足球》《排球》《武术》《游泳与救护》等;实践类课程:《专业见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五、师资队伍

体育学院现有教职工120人,其中(1)专任教师92人,师生比1:11;(2)正高职称教师5人,正高师生比1:200;(3)副高职称教师30人,副高师生比1:33;(4)博士21人,硕士49人;(5)校级千百十人才1人,省级教学团队1支。学院共承担省(部)、厅级科研项目50多项,承担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3项,省部级教学质量工程32项,主编和参编教材9部,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在省内高校率先开展广东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粤北区域体育等科研项目的研究,属省内同类院校学科发展较快,专业水平较高的体育院系之一。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科带头人范锦勤博士为广州体育学院硕士生导师,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论文20多篇,承担了10多项研究项目,其论文入选2016年巴西奥运会科学大会、2020年日本奥运会科学大会。

六、教学条件

学校有排球馆、小球馆、综合训练馆、塑胶田径场、游泳池、恒温游泳馆、武术室、健身室、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等,体育场馆、基础设施是全省高校最好之一。体育学院实验中心总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实验设备总资产约1050万元,分设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保健学、体育心理学、综合训练康复室、体质监测及指导中心等多个功能室,为学生实验实践、教师教科研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体育运动场地总面积达10万平方米,承接了许多高水平的比赛,为教学与训练提供了良好的保障。与韶关市银山高尔夫球有限公司、韶关市风行体育发展科技有限公司等签署了实习实践基地,为学生学习实践提供平台。

七、其他

体育学院下设大学体育教学部、田径、球类、综合、运动人体科学、体育人文等6个教研室和3个中心(学生体质监测中心、场馆管理中心、基础理论实验中心)。学院被评为广东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广东省党建标杆院系,广东省学生工作先进集体,连续多年被评为韶关学院“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集体”、“就业先进集体”、“考研工作先进集体”、“征兵工作先进单位”、“书香学院”等。当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在校生近200人,近五年获得国家级体育比赛奖项50多项,省部级体育比赛奖项500多项,学生参与教师的学术研究总数70多项,主持国家级创新项目5项、省部级创新项目16项、校级级创新项目60项。此外,一大批学生获全国、全省大学生比赛冠军,全省大学生基本功一等奖等,名列同类院校前列。在刚刚结束的广东省第十一届大学生运动会中,获得体育专业组团体总分第四名的成绩。毕业生考研上线率和录取率连续十年在省内体育类院系中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