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各部门、直属单位、二级学院: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践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重要回信的指导思想,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全面深化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加快培养我校创新创业人才,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1〕35号)和《关于举办韶关学院第十八届校园科技创新创业季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结合学校工作部署和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广东省分赛及国赛的赛程安排,我校拟定于2024年12月至2025年7月在校内组织开展韶关学院第十八届校园科技创新创业季之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校内选拔赛(以下简称“选拔赛”),现将有关工作要求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我敢闯,我会创
二、参赛对象
在校本科生、专科生和毕业5年内的毕业生(2020年之后毕业)
三、赛道类别
由于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国赛、省赛相关通知尚未公布,本次选拔赛暂时根据《教育部关于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的通知》和《广东省教育厅关于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广东省分赛的通知》文件设置赛道类别。
(一)高教主赛道
1、项目类别
(1)新工科类项目: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智能制造、网络空间安全、机器人工程、工业自动化、新材料等领域,符合新工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2)新医科类项目:现代医疗技术、智能医疗设备、新药研发、健康康养、食药保健、智能医学、生物技术、生物材料等领域,符合新医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3)新农科类项目:现代种业、智慧农业、智能农机装备、农业大数据、食品营养、休闲农业、森林康养、生态修复、农业碳汇等领域,符合新农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4)新文科类项目:文化教育、数字经济、金融科技、财经、法务、融媒体、翻译、旅游休闲、动漫、文创设计与开发、电子商务、物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社会工作、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等领域,符合新文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5)“人工智能+”项目:聚焦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赋能千行百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符合“人工智能+”发展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参赛项目团队应认真了解和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及要求,结合以上分类及项目实际,合理选择参赛项目类别,根据“四新”“人工智能+”建设内涵和产业发展方向选择相应类型。
2、参赛方式和要求
高教主赛道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组建参赛团队,每个团队的成员不少于3人,不多于15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参赛团队所报参赛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得借用他人项目参赛。
3、参赛组别和对象
根据项目发展阶段,设创意组、创业组,并按照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人工智能+”设置参赛项目类型。
具体参赛条件如下:
(1)创意组
①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②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及成员均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不含在职教育)。
③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能参加本组比赛(科技成果的完成人、所有人中参赛申报人排名第一的除外)。
(2)创业组
①参赛项目须已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在大赛正式通知下发之日前注册)。
②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且为参赛企业法定代表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不含在职教育),或毕业5年以内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即2020年之后的毕业生,不含在职教育)。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③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团队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
1、参赛项目要求
①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的项目应符合大赛参赛项目要求,同时在推进农业农村、城乡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有创新性、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②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组建团队,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3人,不多于15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得借用他人项目参赛。
③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生(包括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教育),或毕业5年以内的全日制学生(即2020年之后的毕业生,不含在职教育);国家开放大学学生(仅限学历教育)。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2、参赛组别和对象
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的项目,须为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项目。否则一经发现,取消参赛资格。根据项目性质和特点,分为公益组、创意组、创业组。
(1)公益组
①参赛项目不以营利为目标,积极弘扬公益精神,在公益服务领域具有较好的创意、产品或服务模式的创业计划和实践。
②参赛申报主体为独立的公益项目或社会组织,注册或未注册成立公益机构(或社会组织)的项目均可参赛。
(2)创意组
①参赛项目基于专业和学科背景或相关资源,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推动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发展。
②参赛项目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3)创业组
①参赛项目以商业手段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发展,推动共同富裕。
②参赛项目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已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项目负责人须为法定代表人。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四、比赛安排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校内选拔赛采用二级学院初赛、校级复赛和校级决赛三级赛制,举办时间为2024年12月—2025年7月。根据赛程安排,大赛工作由项目挖掘、项目培育、报名参赛、校赛选拔、项目集训、决赛路演六个环节组成。校内选拔赛决赛特等奖、一等奖项目将进入省赛特训营重点培育,优先推荐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广东省分赛。
(一)项目遴选与挖掘(2024年12月-2025年2月)
各二级学院组织师生认真学习大赛文件精神和要求,开展大赛宣讲或培训,组建指导教师团队(可跨学院、跨学校)和学生参赛团队(可跨学院、跨学校),遴选与挖掘有参赛潜力的项目。项目原则上须符合大赛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的参赛要求。项目类型包括但不限于:
1.科研成果转化项目。科技进步奖等获奖项目(项目负责人为科技成果的完成人、所有人中参赛申报人排名第一),以硬科技为代表的高精尖项目以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优秀项目;
2.在校生创业项目。尚未注册公司,但项目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已获得创造发明、实用新型、软件著作权、外观设计等专利证书,已注册公司,有一定的营收;
3.毕业5年内的毕业创业项目。企业经营良好,主营项目在市场中具有先进性、领先性,并且财务状况良好;
4.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项目。师生开展社会实践、用创新创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项目,产出实际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促进增收、带动就业;在推进农业农村、城乡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有创新性、实效性和可持续性的项目;
5.2021-2024年获得立项或完成结项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6.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入驻项目。
(二)校内选拔赛报名(2025年3月1日至4月15日)
各二级学院广泛宣传发动师生积极参赛,进行优秀创新创业项目培育,认真打磨创业计划书,制作项目路演PPT,不同组别的参赛学生需根据通知的要求准备《韶关学院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校内选拔赛项目申报表》(附件1)和填写《韶关学院2024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校内选拔赛参赛项目汇总表》(附件2)等报名材料,并提交到所属二级学院初赛负责老师或学生处。校内选拔赛网络系统报名方式:团队负责人通过韶关学院教学一体化服务平台(http://jwc.sgu.edu.cn/jsxsd/)进行报名,进入系统后按照以下路径填报项目信息:韶关学院教学一体化服务平台—其它菜单—互联网创新创业—竞赛成果申报。
(三)校内选拔赛初赛(2025年4月15至4月31日)
各二级学院负责组织专家对本学院的参赛项目进行初赛评审,推荐8-10个优秀创业项目参加学校复赛。各二级学院完成初赛后提交《韶关学院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校内选拔赛复赛推荐项目情况表》(附件3)纸质版和电子版和推荐参加复赛项目创业计划书、路演PPT(电子版),在2025年4月31日前将纸质版和电子版资料报送创新创业学院206室韩老师。
(四)校内选拔赛复赛与决赛(2025年5月至6月)
学校复赛与决赛由创新创业学院具体组织实施。
1、校内选拔赛复赛。创新创业学院整理各二级学院提交的推荐项目材料,组织校内外专家项目进行评审,选拔出决赛项目,并另行发布决赛通知。
2、校内选拔赛决赛。决赛设置项目路演及答辩环节。路演时间为6分钟,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产品/服务介绍、市场分析及定位、商业模式、营销策略、财务分析、风险控制、团队介绍等。答辩(含评委提问)限时4分钟。决赛由项目路演和答辩成绩确定排名,决出校内选拔赛特等奖和一等奖奖项。
(五)大赛网报组织(2025年5月至7月)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广东省分赛网报时间预计为2025年5月至7月,网报安排将另行通知。根据学校创新创业工作安排,各二级学院要积极组织所在学院在校学生总人数的20%以上的学生人数参赛。
(六)重点项目培育(2025年6月至7月)
创新创业学院根据校内选拔赛复赛项目情况,举办创新大赛训练营,对重点项目进行集中、精准培育,邀请专家、校内外创业导师进校开展线上、线下指导和打磨,从创新创业竞赛的角度重点提升学生创业团队创建、创业计划书撰写、网评PPT设计、创新创业视频制作、路演表现和问题答辩等能力,围绕创业竞赛各个阶段所面对的主要任务展开学习,力求通过实战、实效、启发、提升,帮助大学生提升创新创业竞赛能力。
(七)省赛项目推荐(2025年7月)
创新创业学院将结合校内选拔赛最终成绩和重点项目培育情况,根据省教育厅核定我校推荐参加省赛名额进行推荐,最终确定代表我校参加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广东省分赛的项目(含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产业赛道单独推荐。
五、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教务部,校团委、素质教育中心、美育教育中心,创新创业学院,校学生会
承办单位:创新创业学院
协办单位:创新创业协会、大学生创新创业促进中心
六、奖励措施
(一)校内竞赛奖励措施
1、校内竞赛设单项奖和集体奖
(1)单项奖:按参赛项目类型评定特、一、二、三等奖,并颁发荣誉证书。比赛奖项具体数量根据参赛报名情况而定。
(2)设优秀指导教师奖,授予获特、一等奖作品的指导教师。
(二)广东省分赛、国赛奖励措施
1、创业项目团队及指导老师奖励:凡是能在校内选拔赛中脱颖而出,代表学校参加省赛并获奖的学生团队和指导老师都可以获得不同层次的奖金。
2、优秀组织单位奖:学校对在校级和省赛中积极组织、认真配合、成绩突出的二级学院,评选出若干个“优秀组织奖”。
(三)参赛学生奖励
为鼓励我校学生积极参赛,创新创业学院将为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校内选拔赛的学生团队开具参赛证明,对于获得校内选拔赛、省赛以上奖项的,将按学校相关规定认定创新创业实践学分。
七、工作要求
(一)宣传发动。“本科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人数及比例”“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奖数”这两项指标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指标体系中的必选项和重点审核项目;“师生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也是学校教学工作绩效考核暨“教学工作先进集体”评选指标的重要赋分项。各二级学院要充分认识参加大赛的重要意义,认真做好大赛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工作,确保师生充分了解大赛、积极参与大赛,为师生参赛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
(二)以赛促学。各二级学院要充分发挥创新创业大赛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做好以赛促学、赛教融合工作。请各二级学院积极动员2023级、2024级参加《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学习的学生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广东省分赛网报,学生网报情况将作为《创新创业基础》课程结课要求之一。
(三)赛创融合。各二级学院要充分利用大学生创新大赛这一赛事平台,培育新一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检验本轮“大创计划”项目的训练成果。学校鼓励已获批立项的“大创计划”师生团队积极报名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利用该平台检验人才培养质量,并将参赛经历作为项目结项的条件之一;对于尚未申报立项且在今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的项目和指导教师,学校根据获奖等级在下一轮“大创计划”遴选和评审中优先推荐。
(四)其他要求。各二级学院要结合专业优势,大力营造“我敢闯,我会创”的创新创业教育校园文化氛围,引导更多的学生投身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之中。鼓励大学生创业项目与科研成果对接,形成“教师引导+学生创业”的创新创业培养模式。鼓励大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就业观、成才观,有效对接国家战略和区域需求,厚植创新创业土壤,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八、注意事项
(一)根据《关于举办韶关学院第十八届校园科技创新创业季的通知》(韶院党政办〔2024〕29号)文件规定,校内选拔赛原则上1名教师不得指导超过2项作品参加同一项目竞赛,同一参赛作品不得超过2名教师参与指导。
(二)本通知所涉及大赛的详细内容,以教育部、省教育厅发布的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相关通知为准。
九、咨询及联系方式
老师联系人:创新创业学院 韩老师(13380726092)
学生联系人:创新创业协会 万宝芝(13692441740)
学生联系人:大学生创新创业促进中心 罗新琪(13542269429)
工作邮箱:sgxycxcyxy@sgu.edu.cn
咨询地址:明德区育德楼创新创业学院206
创新创业学院
2024年1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