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二级学院:
为推进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和全国首家“高校创新创业对分课堂教研示范基地”建设,提高“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教学质量,根据《韶关学院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30年)》《韶关学院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改革行动计划(2025-2027年)》等文件精神,学校现制定了“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春季教学安排的通知,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建“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教学小组
为做好“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教学和教研工作,有效指导各二级学院“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教学实施,提高“对分课堂”、课程思政和人工智能在“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中的应用,实现“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与授课专业的有机融合,不断做好“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教学资源(含教学PPT、教学案例等)的更新完善工作,特组建“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教学小组,人员安排与职责分工详见附件1。
二、教学小组主要工作内容
(一)基本内容
1、更新完善所负责章节教学PPT;
2、更新完善所负责章节教学设计;
3、更新完善所负责章节每章1个典型教学案例;
4、完成每教学班至少1次听课,并填写听课评议表。
5、每个教学小组推荐一次课程作为公开课。教学小组教学公开课推荐表(附件2)请于2025年3月8日前,通过企业微信发至创新创业学院郑逸薇老师处。
三、教学安排与要求
(一)结合学科专业特色,做好专创融合与课程思政
“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是面向全校各专业开设的通识必修课程,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全校共有8258名学生修读这门课程,有74位教师参与教学。由于各二级学院、各个专业实际情况不一,建议各专业的任课教师结合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标准要求开展教学,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同时加强课程思政在“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1、创新教学方法。贯彻《韶关学院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改革行动计划(2025-2027年)》文件精神,鼓励任课教师在“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中借助人工智能工具开展互动式教学,提高教师教育教学AI素养和AI工具教学融合能力,专注学生个性化指导。
2、理论教学与创业实训相结合。教材“第十章 新企业开办”环节,可依托学校建成的可模拟真实企业环境的“韶关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综合实训平台”,建立线上线下相互结合的“理论教学+创业实训+项目孵化”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实现校内创新创业教学和实训平台一体化,推进创新创业实践与项目落地孵化。
3、建议教师运用“对分易”或“学习通”等教学辅助工具考核学生考勤情况、组织课堂讨论、评价学生作业和上传相关教学材料,以增强学生学习效果,提高教师教学与管理效率。
(三)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
“创新创业基础”结课考核要求撰写创业计划书,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均需要提交创业计划书。建议教师指导任教班级学生积极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与创业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三)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多元考核促发展
“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40%+期末考核*60%。
1、学生的平时成绩按40%的比例计入本学期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由“课堂讨论+课后作业+考勤情况”多部分组成;课堂讨论、课后作业、考勤情况分别按50%、40%、10%的比例计算平时成绩。
2、学生的期末考核按60%的比例计入本学期课程总成绩。考核方式:每个学生单独完成一份创业计划书,并提交创业项目路演PPT。同时要求每位学生以项目负责人身份,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省赛网报。创业计划书、项目路演PPT的考核及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网报截图分别按50%、40%、10%的比例计算期末考核成绩(三项考核指标均需完成,否则按零分计)。
选题方向:鼓励创业计划书项目重点围绕“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等省内重点工作部署进行选题。鼓励将课程学习和乡村实践、科技创新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推动优质大学生“百千万工程”创业项目培育并持续孵化落地,实现科研成果转化,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3、请教师在课程结课考核后,以行政班为单位将每个学生的创业计划书、路演PPT、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省赛网报截图、成绩登记册、课程目标达成度情况等材料,用光盘刻录或提交电子档,一份交创新创业学院、另一份交授课班级所在二级学院,作为教学档案存档。
四、其它
本通知未尽事宜,详询创新创业学院郑老师,电话0751-8123952。
创新创业学院
2025年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