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创始于韶关教育学院1984年开设的地理专业。韶关教育学院1986年设立地理系。韶关大学1994年开设旅游管理专业,1999年成立旅游系。2000年,韶关教育学院地理系、韶关大学旅游系合并为韶关学院旅游管理系,2008年4月更名为旅游与地理学院。
学院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立足粤北,服务广东,辐射港澳,面向全国”的办学目标,坚持“改革引领、内涵发展、提高质量、强化特色”的发展理念;加快推进教育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加强广东省实验实践教学中心建设;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加强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逐步确定了以地理科学为基,以旅游管理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为用,坚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强人才支撑、智力支撑和文化支撑的发展思路。强调夯实专业基础,发展专业素质,培养实践能力,形成了“校地协同,凸显服务区域发展应用专业特色;立德树人,构建三全育人特色育人模式”的优势与办学特色。学院连续多年在年度工作考核中获评韶关学院先进单位。学院党委被列为高校党建省级标杆院系建设单位并顺利通过达标验收。
学院立足粤北尤其是韶关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韶关城市规划与教育发展的需要,发挥学科优势和智库作用,积极作为,通过参与政府决策研究、联合举办旅游文化节,安排学生顶岗实习,组织师生志愿服务,聘请企业行业专家和教学名师担任指导教师等途径,构建校地协同育人体制机制,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地方的行业企业培训人才,形成了校地协同,优势突出,影响广泛的应用专业特色。
学院现有3+1、3+2等多种国际、国内合作办学形式。学院围绕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以研促教、教研相长”的人才培养机制。教师连续多年获得国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等项国家级、省级项目。承担各级各类有关广东特别是韶关区域发展方面的研究课题多项。近五年来,学院教师团队或个人获得纵横向项目60多项,经费400多万元,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国家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和攀登计划、扬帆计划项目多项,与学生合作发表高质量论文多篇。学院毕业生考研录取率稳步提升,毕业生考研工作连续多年获得学校表彰。学生就业率超过学校和全省平均水平,连续多年获评就业先进单位。
学院全面落实“三全”育人,切实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积极开展教育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深入开展学生社区党建和文化育人工作,通过举办大学生旅游文化节、大学生地理科普文化节、大学生茶艺文化节、优良校风学风班风展示节、“双融双促”社会实践及华南教育历史和旅游地理文化研学季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大力推进大学生多维素质能力教育培育工程。学院连续多年荣获共青团中央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优秀实践队等奖励,学生多次在全国导游服务大赛、全国红色旅游创意大赛、全国大学生海南自贸区旅游创意大赛、全国研学课程设计大赛、全国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设计大赛、全国村庄规划编制实践等竞赛项目中荣获一二三等奖。(2022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