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生工作 > 正文

传承中华茶文化 宣传韶关茶产业 美育浸润茶课堂--旅游与地理学院师生赴南雄珠玑、南亩开展社会实践

发布日期:2024-07-06     作者:王玉珊 周林     点击:

7月2日,旅游与地理写学院“茶课堂”赋能“双百行动”实践团前往南雄市珠玑镇、南亩镇开展主题为“传承中华茶文化 宣传韶关茶产业 美育浸润茶课堂”的社会实践活动,服务“百千万工程”。本次活动由旅游与地理学院党委副书记肖著华领队,旅游管理专业负责人、茶艺与茶文化基础省级一流课程负责人、科技特派员隋春花,学院团委负责人、学生党支部书记王玉珊指导。

采茶戏是从茶叶生产和茶文化发展而来的独立剧种。本次实践活动的第一站,实践团师生便是前往位于南雄珠玑的南雄市非物质文化中心调研,与珠玑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廖春花,珠玑镇中心艺术团团长徐泽明和珠玑村民理事会负责人座谈,了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北采茶戏的历史和保护传承情况及艺术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听取地方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

粤北采茶戏是在粤北山歌和民间山调的基础上,吸收赣南和湖南民间采茶戏艺术精华创造而成的地方民间主要戏曲,旧称唱花灯、唱花鼓、采茶戏、大茶或"三脚班",是广东六大剧种之一,2011年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其表演形式载歌载舞,形态健美,刚健敏捷,活泼优美、轻松奔放,富有乡土气息。高矮步、云手、摸步、扇子花、独舞、对舞是其特有的、源于茶树种植、茶叶采摘、制作等劳作技术的表演技艺。在非遗中心,师生们参观了独特色的粤北采茶戏服装、扇子、茶灯、角色展陈,对游客开展问卷调查。实践团队员的茶艺展示吸引了不少游客观赏。

中国既是茶树发源地,也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茶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茶文化讲究茶德,“清茶一杯”“客来敬茗”,既有物质上的享受,又“精行俭德”、陶冶情操,代表高雅朴实的民族风尚,即“廉、美、和、敬”——廉俭有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实践团活动第二站,师生来到珠玑镇灵潭村村委会,向当地村民分发宣传资料,为他们介绍祖国茶文化和粤北地区及南雄的茶产业情况,讲解饮茶知识和老年人日常喝茶注意事项,受到村委干部和村民群众欢迎。

韶关茶文化历史悠久,茶产业基础扎实,六大茶类齐全,全市茶叶种植面积达9万亩,综合产值超10亿元。近两年来,韶关乘着“百千万工程”东风,全力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大文章,推动韶关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主攻茶产业等“十业千亿”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工程。实践团第三站便来到位于南亩镇的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山与山间生态农业公司调研茶叶生产、制茶工艺、品牌打造、茶叶包装与销售情况。在茶厂负责人赖总的带领下,师生们参观了现代化的茶叶生产车间,还前往南亩茶谷3000亩茶园实地考察,调查研究茶园的经营现状及运营模式。山与山间公司专注于原生态茶叶种植、茶叶生产加工和茶叶市场营销,其主要产品是“吾小茶”、“山与山间”系列红茶、绿茶、白茶等10多个品种,公司的南亩茶谷拥有3000亩生态茶园,是粤北最大连片茶叶种植基地。

版权所有:韶关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

办公地址:广东省韶关市浈江区大学路韶关学院旅港楼三楼

联系电话:0751-8120241

邮编:51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