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8日下午,为深化校地合作,推动"双百行动"助力乡村振兴任务实施,韶关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院长李航飞率队赴南雄市珠玑镇开展"双百行动"暨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座谈会,并举行韶关学院实习基地挂牌仪式。韶关学院“双百行动”驻南雄市服务队队长郭明青、旅游与地理学院副院长罗晓莹、广东省乡村振兴东莞市驻镇帮扶工作队湛得安主任、南雄市珠玑镇党委吴沁蔚副书记等参加活动。
一、深化科技帮扶 助力产业升级
座谈会上,湛主任首先对韶关学院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给予高度评价。针对灵潭村特色农产品包装设计、销售渠道及宣传推广等问题,双方达成多项帮扶共识。李航飞院长表示,将整合旅游与地理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商学院、数统学院等跨学科资源,通过学生三下乡实践、直播电商培训、产品研发指导等方式,构建"专家指导+学生实践+农户参与"的协同创新机制,着力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二、共建实习基地 赋能文旅发展
在珠玑镇举行韶关学院实习基地挂牌仪式标志着校地合作进入新阶段。吴书记提出三点合作构想:一是充分利用灵潭村闲民居,为师生提供免费创作空间;二是开放梅关古道雉公嵊村沿线的文旅商铺,打造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平台;三是联合开发特色旅游线路,落实主题文旅项目。对此,李航飞院长建议,将协同创新创业学院遴选优质团队,重点围绕旅游策划、乡村美育(墙绘创作)、民宿运营等领域开展。
三、非遗活化添彩 农文旅深度融合
作为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交汇的千年驿站,珠玑镇近年来以“非遗+农旅”为抓手,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在与南雄板鸭非遗传承人张书锐交谈后,李航飞院长建议,将板鸭制作技艺融入旅游线路设计,通过“非遗传承人现场教学+学生短视频创作”模式,让游客沉浸式体验“晾晒腌制的时光之味”,助力传统技艺焕发新生机。湛主任提出,建设南雄板鸭文化体验工坊,依托韶关学院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开发非遗研学课程,打造“板鸭宴”特色美食IP。
四、多维协同创新 构建长效机制
珠玑镇突破传统帮扶模式,构建起"科技特派员+高校智库+地方资源"的三维联动机制。韶关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计划定期组织学生到珠玑镇开展课题研究、毕业实习和社会实践,珠玑镇承诺为韶关学院创业师生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并开放古巷商铺、板鸭工坊等空间作为实践载体,打造“农产品研发—非遗文创—旅游消费”等全链条育人平台。
此次合作不仅为高校人才培养开辟了新路径,更通过科技赋能、非遗活化与文旅创新的三重奏,为珠玑镇农文旅融合发展赋能,彰显校地合作服务乡村振兴的示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