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7日,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图书馆落成仪式暨首次阅读分享活动举行。作为项目策划与实施的核心单位,韶关学院以专业力量推动图书馆建设,为保护区周边社区注入浓厚的书香气息,助力生态保护与文化发展的深度融合。

书香润泽自然净土 打造社区文化地标
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96%以上的森林覆盖率和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闻名,是珍稀动植物的天然栖息地,韶关学院与保护区建有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和实习实践基地。在守护绿水青山的同时,保护区管理局积极推进社区文化建设与生态教育。韶关学院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以岭自然村原有文化室为基础,协助改造升级为集阅读、互动、手工体验于一体的社区自然图书馆,为居民搭建了知识共享与文化交流的新平台。
校地携手 共创社会共建典范
车八岭社区图书馆的落成是校地合作与社会共建的成果。韶关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牵头项目策划,采购图书1500册,并联合社会爱心企业及全国志愿者通过共建图书柜捐赠图书,使馆藏总量突破2000册,涵盖自然科学、人文历史、儿童文学等多个领域。学院了解到社区阅读资源匮乏后,主动对接保护区管理局,组织跨学科团队推动项目落地。旅游与地理学院的汤宁滔博士、宋光明博士,生物与农业学院的黎林副书记、教育科学学院王礼申博士,美术与设计学院的何建华老师,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席丹丹博士积极参与,为项目注入专业智慧与热情。

图书馆落成当天,保护区科研宣教科工作人员、科普志愿者、爱心企业代表及社区居民齐聚一堂,共同参与首次阅读分享活动。孩子们与大人围坐图书馆,分享喜爱的书籍,畅谈阅读感悟,现场书香氤氲,欢声笑语,展现了阅读的独特魅力。

文化聚力 点亮社区知识之光
车八岭社区图书馆不仅将成为文化传播、科普研学、自然教育、社区发展书籍的汇聚地,也将成为社区文化振兴的重要载体。它将为居民特别是青少年打开探索自然与人文的窗口,激发学习热情,点亮知识之光。通过阅读分享与互动活动,图书馆拉近邻里距离,营造温馨的文化氛围,助力和谐社区建设。韶关学院将以该图书馆为依托,致力于将生态教育与文化活动结合,让书香浸润乡土,助力乡村振兴。
持续赋能 推动生态文化融合
为确保图书馆“建好用好、活力常在”,韶关学院制定了可持续运营计划。学院将联合保护区管理局,定期举办阅读分享会、自然教育活动及手工体验课程,持续丰富馆藏资源,拓展活动形式。未来,学院计划链接更多学校与社会组织,开展多样化的生态教育项目,推动图书馆与保护区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让居民在阅读中感知自然,在自然体验中深化文化感悟。
展望未来 共筑生态文化家园
车八岭社区图书馆的落成是韶关学院服务地方、践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实践。项目负责人汤宁滔博士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一项目,激发社区居民的阅读兴趣与文化自信,助力车八岭打造生态文化新家园。韶关学院将继续携手各方,探索创新合作模式,让书香与绿水青山交相辉映,为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