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师范院校纵向帮扶欠发达地区“三所学校”和县中质量提升工作的部署,9月19日至24日,由我校与韶关市教育局联合举办的纵向帮扶韶关市“三所学校”和县中质量提升教师培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构建地理研学课程(高中地理)骨干教师专题培训在我校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顺利举办。来自韶关市7县市15所县中地理骨干教师参加了本次培训。
9月19日晚,培训开班典礼正式举行。我校旅游与地理学院党委书记曾裕华出席并致辞。他向参训学员介绍了学校的办学情况以及纵向帮扶工作的推进情况,鼓励大家珍惜学习机会,做到学与思、学与问、学与用深度融合,以培训成果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曾裕华还强调,学员应严守培训纪律、积极参与各项环节,促进研学课程从理论到教学实践的有效转化。随后,旅游与地理学院李忠云博士就培训实施方案进行详细解读,内容包括培训目标、课程安排、师资配置、考核方式、成果转化和后勤保障等方面,为后续培训活动的有序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开班典礼现场
本次培训以“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构建地理研学课程”为主题,采用“专家引领+理论学习+野外实践”三位一体的培训模式,为学员提供全方位、多维度的专业提升指导。培训期间,来自北京师大、天津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福建师大、惠州学院、广州二中、花都教育研究院的多位教授专家围绕如何培养“地理实践力”这一核心素养展开授课。天津师范大学仲小敏以《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为题,从三个维度系统阐释核心素养的落地路径;广州二中文远金以《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的项目式学习实践》为题,完整解析从理论定义到实操流程的关键环节;北京师大周尚意在以《高中人文地理基本分析逻辑》讲座中,提炼出高中人文地理分析的三大步骤,提升教学逻辑性;惠州学院赵占仑结合《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及实践案例》强调,研学应以真实问题为起点,融合多学科知识,明确“研学不是旅游,而是课程”,注重每个环节的逻辑衔接;福建师大刘恭祥通过《地理试题的素材选取与情境创设--以高考研学试题为例》指出,情境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强调优质情境需要做到“有心、有眼、有根”;花都区教育研究院张传玉以广州市花都区为例,在《高中地理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实践探索》中倡导“用脚思考”,推动本土资源向教学内容转化。在完成三天的理论学习后,培训转入野外实践阶段。北京师大邱维理带领学员在丹霞山开展地质地貌实地研学,中山大学赵万义老师则在校园内指导植物观察与分析,实现从课堂到现场的能力拓展,促进教学理念向实践有效迁移。

专家风采
培训期间,学员们潜心研修,围绕“地理学科赋能”“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等教育热点展开了深入研讨,有效拓展了专业视野,提升了在地理实践力培养方面的专业素养。本次培训将野外实践与课题研究有机结合,有力促进了理论成果向实际教学能力的转化,为后续提升教育科研与教学实践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员风采
本次培训是我校统筹推进纵向帮扶和“双百行动”工作部署,推动韶关市各县区高中地理基础教育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理论筑基+实践赋能”模式,为韶关市各县区高中地理老师队伍专业化成长搭建平台。今后,我校将进一步深化与韶关市教育局的基础教育帮扶合作,以教学与科研能力提升为抓手,持续助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教育强省、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学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