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文化是岭南文化中一个主要的文化类型,其萌芽阶段是新石器时期的石峡文化,在南越国及两汉以后步入发展阶段。曲江(又称曲红,因曲红岗得名),始兴郡皆当时岭南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曲江最富特征的以丹霞红岩为主的生态自然风光逐渐被人们认识,人们根据舜帝南巡在南岭地区奏韶乐的历史传说,把原名“曲红岗”的丹霞地貌,赋予了“至美、至善”的韶乐精神,命名为“韶石”。“隋平陈,为韶州,以韶石为名(唐初梁载言《十道志》)”。至此,以“韶”为核心的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善美和合的韶乐人文精神,在粤北地区被有机地结合,韶乐、韶石、韶州成了这一地区最响亮的文化符号。基于地方行政区划和自然环境特殊性而形成的区域文化——韶文化,在保留了岭南文化一般特征的同时,逐渐在粤北展现出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表现在明显的“地域特征”“民族(民系)特征”“开放、包容和融合、和谐的精神特征”等文化结构、文化形态的特征。
韶文化的构成要素主要有:
1. 舜帝韶乐文化。不仅是韶关得名之源,而且有历史上一大批古建作为载体,隋唐以来历代史志和名人歌赋作为文献记录。韶乐的和谐善美精神在韶关地区传诵至少一千余年,是韶文化的精神内核,是统领其他文化要素的主导部分,也是区别于其它区域文化的重要地方特色。之所以把粤北地区的文化冠以“韶文化”,原因正在于此。
2. 汉族移民文化、粤北客家文化、瑶族文化、疍民文化等民族民系文化构成了韶文化的主体文化。在文化形态中,通过长久的交流融合,表现了以汉族文化为主的同一性,同时也遗留了不少个性。
3. 发源于韶关的南禅宗佛教文化及其它宗教文化,构成了韶文化精神层面的重要补充。特别是南禅宗文化,使佛教比较彻底地中国化,影响超出岭南,波及全国和世界。
4. 历史文化中的粤北交通文化和名人文化突出。粤北是世界海上丝绸之路的陆上重要节点,由此衍生出粤北交通文化。同时,粤北地灵人杰,英才荟萃,形成了颇具规模的名人文化。
5. 韶关矿冶文化,历史悠久,规模巨大。在宋代,韶州岑水铜场运用“淋铜法(湿法炼铜)”炼胆铜,其法为世界首创。韶关的矿冶延续至今,是地区的重要经济命脉,也是韶关突出的城市文化特色和韶文化的突出特色。
6. 山区生态文化。粤北地区自然风光秀丽,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及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山、世界生物网络成员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车八岭、珠三角最高峰新丰云髻山等,粤北人民秉承天地同和精神,在历史长河中繁衍出和谐自然的山区生态文化。
因此,韶文化是分布在粤北地区的、由历代行政区划和自然环境所决定的一种有着较突出特征的区域文化,其文化的核心是以“韶”为主的包容、和谐、善美传统,其文化结构的主要因素是韶乐文化、客家文化、瑶族文化、南禅宗佛教文化、历史名人文化、矿冶文化、山区生态文化等,在文化形态上既表现了与岭南文化的同一性,又表现出在自然与人文各方面的多元性和独特性。正是由于以上在自然生态、民族构成的历史文化中所反映出的诸多特殊性,才使得以““韶”为主题的韶文化得以确立,并在数千年的历史中不断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