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文化研究方向

发布日期:2022-04-11    浏览次数:

韶文化具体来说包括十个方面:原始文化、舜韶文化、禅宗文化、名人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山区生态文化、古道交通文化、工矿文化、粤北华南教育历史文化。

(一)原始文化。原始文化主要是指石峡文化(也包含稍前的马坝人文化)。石峡文化是中国岭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广东曲江石峡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北江的中上游地区。年代约距今四五千年。石峡文化与岭南地区土著文化明显有别,少数出土的陶器具有良渚文化特征。与北邻的江西赣江流域樊城堆文化关系最为密切,有人将两文化并称为樊城堆——石峡文化。

(二)舜韶文化。舜韶文化不仅因舜帝南巡至韶关,登韶石山奏韶乐,遂使韶关作为“虞舜名郡”而闻名于世,而且有历史上一大批古建筑作为载体,以及隋唐以来历代史志和名人歌赋作为文献记录。韶乐的和谐善美精神在韶关地区传诵至少有1400多年,是韶文化的精神内核,也是韶文化底蕴充足的重要特征。

(三)禅宗文化。发源于韶关的南禅宗佛教文化,构成了韶文化精神层面的重要补充。特别是惠能开创的禅宗文化,使佛教比较彻底地中国化,影响超出岭南,传播至全国和世界。作为惠能弘法的“祖庭”所在地和南禅宗勃兴的策源地,韶关历史上名僧辈出、名寺林立,在禅宗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四)名人文化。韶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诞生或成长于韶关的名人众多,其中尤以张九龄、惠能、余靖等人成就了岭南古文化发展史上的巅峰意义,其人其文其思想不仅影响当时,也影响后世。此外,一大批中国历史文化名人如郦道元、韩愈、苏东坡、杨万里、宋之问、徐光启等都曾旅居或途经韶关,留下了许多颂咏韶文化和韶关秀美山川的诗文。他们共同构成了韶关丰富而久远的名人文化。

(五)红色革命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主要有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朱德、陈毅等人在韶关的活动,以及抗战时期的中共广东省委在韶关的革命活动为主要内容。此外,孙中山以韶关为根据地二次誓师北伐也都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革命史料。

(六)民族民俗文化。汉族移民文化、粤北客家文化、瑶族文化、畲族文化、疍民文化构成了韶文化的民族民系主体,形成了各自精彩的民俗文化特色。特别是南雄珠玑巷移民的持续南迁,构成了日后广府民系的主体,对岭南和东南亚的开发具有深远的影响。瑶族文化构成了粤北少数民族文化最具有特色和内涵的风景线。

(七)山区生态文化。秉承天地同和的精神,韶关地域居民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环境基本保持良好,丹霞山、南岭、车八岭等众多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的设立,是韶文化在生态文化特色上的显现,也是韶关未来和谐发展的最主要资源之一。韶关要全力筑牢粤北生态屏障,打造绿色发展韶关样板,争当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生态与经济的关系密不可分。

(八)古道交通文化。韶关自古为南北交通的主要通道,水运上有武江、浈江航道,陆路上有南雄梅关古道、乌径古道,乐昌金鸡岭古道、乳源西京古道等。这些古道、水道不仅是贯通中原与岭南的军事关道、商道、盐道、矿道,而且是沟通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的水陆交通要道,海陆丝绸之路的对接通道,还是以明代西方传教士利玛窦为代表的中西文化交流的“西学东渐”之道。

(九) 工矿文化。韶关的矿冶业的繁荣,发从北宋开始,一直延续到现在。韶关众多矿冶工业遗址(现存16处),印证了韶关自古以来就是国家重要的矿冶基地。韶关的矿冶遗产是古代韶关矿冶文化的“活化石”,具有很高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十)粤北华南教育历史文化。粤北华南教育历史文化始于抗战时期。1938年10月,日军入侵广东。在广州沦陷前夕,广东省政府及其所属各部门纷纷北撤至曲江县城韶关,韶关成了广东战时省会。随着广东省政府北迁韶关,国立中山大学、私立岭南大学、私立东吴大学以及省立仲元中学、私立培英中学等30所中高等学校先后辗转迁至粤北,于是一向文化落后的韶关成为抗战时期华南教育的中心。上述中高等学校抗战时期在韶关办学形成了粤北华南教育历史文化。

截至目前,韶文化研究基地出版的研究成果如下:

【著作】王焰安:《南华寺故事》,暨南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著作】赵旭超:《粤北龙船歌研究》(岭南文化书系·韶文化研究丛书),暨南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著作】苗仪:《韶乐史料辑录》(岭南文化书系·韶文化研究丛书),暨南大学2021年版。

【著作】许化鹏、饶坚、卢静云:《行走大南岭》(韶关印象丛书),广东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

【著作】王焰安:《韶关禅宗文化研究集萃》(岭南文化书系·韶文化研究丛书),暨南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著作】苗仪、莫昌龙:《韶关工矿发展简史》(岭南文化书系·韶文化研究丛书),暨南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著作】李迅:《燃烧的交响曲——一座南方城市的“工业时代”》,暨南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著作】熊飞:《张九龄与九龄文化》,暨南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著作】苗仪、黄玉美《韶关族谱家训家规集萃》(岭南文化书系·韶文化研究丛书),暨南大学2018年版。

【著作】赖井洋、赖敏涵:《余靖思想与禅宗》(岭南文化书系·韶文化研究丛书),暨南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著作】苗仪:《百年粤北纪事》(岭南文化书系·韶文化研究丛书),暨南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著作】梁观福、苗仪、黄志辉:《孙中山北伐与韶关》(岭南文化书系·韶文化研究丛书),暨南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著作】宋会群、梁李婷:《韶乐研究》(岭南文化书系·韶文化研究丛书),暨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著作】赖井洋:《乌迳古道与珠玑文化》(岭南文化书系·韶文化研究丛书),暨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著作】莫昌龙、何露:《韶关历代寺院碑记研究》(岭南文化书系·韶文化研究丛书),暨南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著作】李曙豪:《虚云和尚传》(岭南文化书系·韶文化研究丛书),暨南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著作】王焰安、慧贤:《南禅宗海外传播史》(岭南文化书系·韶文化研究丛书),暨南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著作】黄莉丽:《粤北采茶戏》(岭南文化书系·韶文化研究丛书),暨南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著作】熊飞:《张九龄大传》(岭南文化书系·韶文化研究丛书),暨南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