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正文

“合作发展·学术校园”系列学术讲座(第40期)暨博士后论坛(第十一期):植物发育的分子调控与生物免疫的机理研究

作者:兰富元   时间:2024-09-20   点击数:

为推动科研合作共享发展,11月29日(星期三)上午8:30,由生物与农业学院主办的华南农业大学–韶关学院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博士后论坛(第十一期),将在韶关学院生物与农业学院会议室(修德楼A202)举行。特邀创新实践基地博士后李静、张晶晶、韩雅彭、徐静、张佩文主讲。欢迎广大师生踊跃参加!

主讲人介绍:

李静,华南农业大学理学博士,现为华南农业大学-韶关学院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博士后。合作导师为华南农业大学黄巍教授、韶关学院曾坚副教授。主要从事水稻生物钟核心调控网络的研究,并探索水稻生物钟基因在输出途径作用。以第一作者或共同作者在《Cell Reports》《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The Crop Journal》《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篇,申请专利并授权3项;参与岭南现代农业实验室科研项目(NZ2021001)的研究。

张晶晶,华南农业大学农学博士,现为华南农业大学-韶关学院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博士后。合作导师为华南农业大学张泽民研究员、韶关学院曾坚副教授。主要从事水稻功能基因的挖掘与应用研究。在《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Gene》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篇,参与申请专利4项,其中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项,参与申请植物新品种权7件。

韩雅彭,复旦大学理学博士,现为华南农业大学-韶关学院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博士后。合作导师为华南农业大学王应祥教授、韶关学院曾坚副教授。主要从事光周期调控大豆开花时间的研究。在《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篇。

徐静,华南农业大学农学博士,现为华南农业大学-韶关学院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博士后。合作导师为华南农业大学徐汉虹教授、韶关学院曾松荣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家蚕遗传调控、免疫应答和蛋白翻译后修饰等。以第一作者在《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Insects》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3篇,单篇论文最高影响因子为6.1。参与申请专利并授权2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

张佩文,华南农业大学农学博士,现为华南农业大学-韶关学院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博士后。合作导师为华南农业大学张志祥教授、韶关学院贾春生副教授。主要从事杀虫源植物与微生物互作的研究。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Pest Management Science》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4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

版权所有:韶关学院生物与农业学院  办公地点:广东省韶关市浈江区大学路韶关学院修德楼A座二楼 联系电话:0751-8120123 邮编:51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