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搭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术平台,开拓优秀青年人才成长新路径,加强校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提升博士后联合培养的质量,高效赋能学校创新发展,6月18日,生物与农业学院先后在修德楼A202会议室举办华南农业大学-韶关学院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博士后论坛(第二十一期)暨“英东大讲堂”系列学术讲座(2025 年第 5 期)、华南农业大学-韶关学院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博士后论坛(第二十二期)暨“英东大讲堂”系列学术讲座(2025 年第6期),副校长何金明教授应邀参加活动,讲座由生物与农业学院副院长唐胜球教授主持。
这两期讲座主题为“生命系统与环境互作:从分子机制到生态调控”,创新实践基地的陈倩倩、潘亚男、田晓成、朱文俊、祝一鸣、孙凯、徐婧、张兵兵、朱欣欣等9位博士后,分别以《大豆和萝卜间套作影响茶枝柑生长及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比较分析》《典型内分泌干扰物产前暴露对孕妇健康及新生儿出生结局的影响》《MdDOF3调控MdHT1.2介导的苹果根系糖吸收响应干旱胁迫》《NRT1.1B:一个保守的受体在绿色谱系中协调ABA信号》《利用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BX1防控香蕉炭疽病的机制研究及环境因素影响探讨》《多组学分析揭示了嫦娥五号深空飞行后的水稻分子和单细胞响应》《拟南芥APC/C调控激酶Aurora 1 稳态影响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分子机制》《染料木素强化大豆/玉米间作中根与微生物互作提高作物养分高效的机制》《OsLBD37/38/39介导盐信号-氮信号协同调控机制解析》为题展开了精彩的学术分享。
博士后们通过多元化的展示形式、严谨的学术准备以及跨学科的深度互动,无私分享了各自的研究进展,深入揭示研究领域中的新发现、新成果,与参会老师和同学们深入交流学科前沿动态,畅所欲言,并提出下一步研究新思路,为参会师生呈现了一场兼具专业深度与创新活力的学术盛宴。报告期间,合作导师与专家对本论坛的博士后报告做了精彩细致的点评和提问,并结合学科最新研究动向与进展向博士后们提出了宝贵的科研建议,针对报告研究内容、技术路线、逻辑关系、创新实践、如何展开成果转化等具体方面提出了有益建议。
学术分享后,现场进入热烈的互动环节,师生们或结合自身研究提出疑惑,或从不同学科视角展开探讨,将活动推向学术深度与交流温度兼具的高潮。本次论坛不仅是一次学术研究成果的全方位展示,更是一场青年学者间创新思想的碰撞,充分展示了我校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阶段性成果。
博士后合作导师柯野教授、林昌华副教授及学院师生代表参与交流。

交流现场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