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韶关日报】大塘镇: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小小赤松茸种出大“钱”景

发布日期:2023-04-20    作者:来源:韶关日报 特约记者 唐忠祥 通讯员 巨海宁 叶曦临 朱莹     点击:

媒体链接:http://sgrb.sgxw.cn/html/2023-04/20/content_100249_16031099.htm

开春以来,位于曲江大塘镇红新村的赤松茸种植基地一片繁忙景象,赤松茸从土里争先恐后冒头,工人们穿梭在田间,将竹条搭起的覆膜一层层掀起,摘下一个个饱满圆润的赤松茸,几个小时后,它们将成为餐桌上的“宠儿”。

据悉,大塘镇积极响应“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号召,着力探索发展特色产业赤松茸,加快推动大塘镇生态价值实现机制和产学研贯通模式发展,将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政、产、学、研、用互动融合带来“源头活水”。大塘镇赤松茸种植基地项目前期经过多次研究实验,依托韶关学院食药用菌产学研孵化基地,筛选出适合韶关地区栽培的赤松茸品种,并且进行选育优化,同时掌握赤松茸的菌种制作工艺,为赤松茸高产稳产奠定基础。2022年盘活整合红新村原花海资源,以150亩土地扩大生产,该项目现已试验成功,亩产出菇2500公斤。

据悉,大塘镇通过已成立的镇属现代农业公司与韶关学院合作,探索“政府+高校+企业+农户”模式,助推知识、技术、人才等优势同乡村振兴生动实践深度融合,为大塘高质量发展带来“源头活水”。目前大塘镇正在进一步深化镇属现代农业公司与韶关学院技术团队的合作,完善基础设施及技术支持,构建完整产销链,不断推动食用菌(赤松茸)产业向现代化规模化发展。

联农带农促进产业振兴。赤松茸原本生长在赤松林树根部,由于对气候有特殊要求,在国内其他地区多采用室内种植的方式生产。大塘镇有着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优势,通过不断试验,成功让赤松茸“走出”温室,实现室外种植。每年12月至次年4月正是农闲时期,适逢种植赤松茸,不与粮食争地的同时可将农闲土地价值最大化。赤松茸生产周期短、采收周期长、经济效益高,对用工需求量大,大塘镇计划通过向周边村民推广种植赤松茸,为村民提供菌种和出菇管理技术指导,不仅可以盘活利用闲置土地、增加村集体收入,还能够为周边村民提供就近就业机会。种植赤松茸亩产价值预估达6万元,投资成本仅约2万元,土地增值大,农户参与增收致富动力强,促进个人和村集体双增收。

“变废为宝”实现循环经济。赤松茸是一种草腐菌,主要利用玉米秆、稻草、麦秆等作物秸秆和玉米芯、谷壳、米糠、麸皮等粮食加工下脚料混合来栽培。种植赤松茸可以实现废弃农作物的资源化利用,消耗掉大量农作物秸秆,间接减少秸秆焚烧带来的空气污染问题,有利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完成种植后的赤松茸菌渣是一种优质的有机肥料,不产生额外的污染或废弃物,还可以还田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来年其他作物的增产增收,综合生态价值高。

打造特色产业擦亮“大塘品牌”。赤松茸作为高端食用菌,营养价值高、市场前景好,满足人们对高档美味营养保健食品的迫切追求和对食品求新、求异的心理。据悉,该赤松茸种植基地除废弃农作物秸秆种植技术外,韶关学院技术团队最新探索研发了中药渣种植技术,发掘出废弃药渣的独有价值,同时有效降低种植成本,种植的成品具有药食同源的养生价值,中药渣种植的赤松茸有望以药膳身份成为市场“新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