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韶院

媒体韶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韶院 / 正文

【中国教育报】韶关学院:教师教学共同体竞赛撬动教师成长内生动力(2024年10月12日)

发布日期:2024-10-13 浏览量:

媒体链接:db6d9304bb6563aa8beeeeacb2bba193?from=UC92azc3djZYbnBlb2Na

NkRvdVR4WVVyYlhwNlRwaUVyd05YK3o4RGo0TnlsL1Q0TTdkNzVzazlZRmQ1cnNmWg==

在韶关学院开设的“会议管理”课堂上,文学与传媒学院秘书学专业学生通过扮演领导、嘉宾、秘书等多元角色,有效提升了会务接待的知识和技能。这源于文学与传媒学院教师黎欢,在参与学校教师教学共同体竞赛后,更加注重增加课堂教学互动环节。

原先,韶关学院主要依托培训、竞赛、教学工作坊等形式,致力于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但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总是把注意力放在顶端和末端的教师,而忽略人数占比较大、处于中段的教师,存在着很多问题。

学校该如何建立畅通的机制破解困局,从而整体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韶关学院副校长田广增表示,近年来,韶关学院以教师教学共同体竞赛为抓手,积极探索教师教学竞赛新路径,逐步构建起“三全两性三驱动”的教师教学共同体竞赛新模式。

为了突破少数人参赛、多数人不愿意参赛的难题,学校建立了“正高组、副高组、中级及以下组”组别教师全覆盖制度。学校每年分别从不同二级学院、不同职称教师中,随机抽选5—8位教师,各学院教师组成年度教学共同体,分类分层开展竞赛。

经过抽签,旅游与地理学院教师李航飞成为了“幸运儿”之一。李航飞坦言,他过去较少参加竞赛,“觉得自己的教学能力有限,担忧暴露弱点和不足”。在一番“思想斗争”下,他努力调整心态,变竞赛的压力为提升教学水平的动力。

面对专家评委指出的不足,李航飞认真听取改进建议,更加明确成果导向教育的教学理念。在备课过程中,他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讲述人口地理的知识点时,我补充了当前的人口政策及人口变化。”李航飞让学生们思考现象背后的原因,设置课堂讨论环节,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思维。

“教师不仅仅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李航飞还结合课程内容,灵活地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在讲解农业地理学内容时,他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树立关爱农民、关注农村、关心农业的意识。经过努力,李航飞最终在韶关学院2023年度教师教学共同体竞赛中荣获副高组个人一等奖。

常规的“教学竞赛”带有一定的“表演性”,与日常教学的真实状态存在一定差异。学校如何实现以赛促教,切实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效果?

“‘每一位教师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是我们开展竞赛工作的思想引领。我们努力将专项竞赛与日常教学相融合,减少竞赛的‘表演性’。”韶关学院教务部部长、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黄长征介绍说,学校从课堂教学全要素对教师进行考评。教学专家随机通过线上、线下形式听课,开展教学评价,推动教师回归教学、研究教学。

“做教师本身就是‘良心活’,我们上课不是单纯为了一次比赛、一次检查。”黎欢坦言,专家评委随机听课,这促使她每一节课都努力保持良好的上课状态,全心投入上好每一堂课。

在学校教学专家、骨干教师的指导下,黎欢以竞赛为契机,调整自己过往的教学方式,增加更多的课堂互动环节。“中国文学”课堂上,她根据不同的文学作品创设趣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发散思维、讨论互动。“如果祥子的人生起落只是大梦一场,你们会如何给他作词?”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根据《骆驼祥子》改编流行歌曲的歌词。学生们兴致勃勃地讨论交流,重温经典作品并动手创作,一改过去沉闷枯燥的课堂氛围。

在关注参赛教师个体之余,韶关学院还创建多维激励约束制度,将个人和集体构建为利益共同体,通过竞赛机制带动评价机制改革,将竞赛奖项分为个人奖励、参赛团体奖及二级学院奖励,并把这些奖项纳入二级学院每年重点工作考核中,且占比较大,如此二级学院愈加重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音乐与舞蹈学院帮助参赛教师提前适应竞赛,完善课堂教学设计。“我们会邀请校内外专家集体听课,对教师‘教学问诊’。”音乐与舞蹈学院教师王群英表示,学院引导教师形成“心中有专家”的意识,“将严谨认真的态度渗透到日常,专家评委随机推门听课也能自如应对。”学院还帮助教师打磨作品,以便教师更好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在学院领导与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院在竞赛中夺得了集体一等奖。

韶关学院以竞赛为切口,推动一批教师教育成果落地开花。据悉,竞赛三年来,学校共有326位教师参加教师教学共同体竞赛,多位教师切实提升了教育教学水平。学生评教发展性评价结果显示,正高、副高、中级及以下三个组别参赛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均有提高,中级及以下组别明显提升。学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连续5年位居全国新建本科高校4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