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文学与传媒学院邀请中学正高级教师到乐昌开展学科素养提升系列讲座

发布日期:2024-11-04 浏览量:

为贯彻落实《广东省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教育行动方案(2023-2027年)》《广东省师范(教师教育)院校纵向帮扶欠发达地区“三所学校”和县中质量提升工作方案(2024-2027年)》的具体部署,深入了解乐昌市西北部八县域中小学校(幼儿园)的布局规划和办学条件,助力推动国家课程方案的转化落地,文学与传媒学院邀请韶关市第八中学正高级教师刘艳婷到乐昌市梅花镇开展教育教学情况调研及语文学科“送讲”活动。来自乐昌市西北部八个镇的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共40多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刘艳婷以《核心素养导向下“以读促思”诵读教学研究》为题,围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新要求,以初中语文诵读为切入点,分别从“以读促思”的重要、“以读促思”的思考、“以读促思”的策略及“以读促思”的落脚点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尤其在诵读策略方面,刘艳婷结合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具体课例为范本,重点凝练了灵动思维型诵读课、整合诵读教学细化策略、诵读文本变形策略、诵读思维可视化策略、文体依循诵读策略五种方法。其中,在灵动型诵读课中又细化为技巧型、积累型、感悟型、活动型、整合型、探究型、促写型、主题型八种类型,引导学生从感性认知上升为理性分析,通过阅读进阶的方式,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与此同时,刘艳婷还在课例示范讲授中,向乡镇一线教师们传授了自己从事教学科研的方法与心得。讲座互动环节,老师们纷纷就如何设计开展一堂具体的、生动的诵读课与刘艳婷老师进行了积极讨论。

开展课程方案标准的学习和指导实施,协同指导学校制定课程评价和课程育人方式创新是文学与传媒学院进行对口教育帮扶工作的重点项目。为落实细化这一项目,文学与传媒学院立足“地方所需、韶院所能”,已在前期进行了大量的调研活动和信息采集,希冀通过调动校内外的教研资源力量,以定期的走访调研、名师送讲等模式与对口帮扶学校达成双向联动机制,帮助受援学校改进课程教学方案计划,实现课程育人方式创新,并逐步形成“一校一品牌”的特色课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