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30日,广东省教育厅组织我省有关高校负责人和高等教育研究者一行赴台,参加第十九届海峡两岸(粤台)高等教育论坛并参访相关高校。这是时隔六年后,广东省高等教育代表团再次访问宝岛台湾。国家督学、省政协委员、省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我校原校长正厅级干部廖益教授受邀代表学校赴台参会并进行主题演讲。
11月26日,第十九届海峡两岸高等教育论坛在台湾玄奘大学举行。本届论坛由广东省教育厅指导,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财人法团东莞台商育苗教育基金会、台湾高等教育学会共同主办,台湾玄奘大学承办。论坛围绕“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及相关议题深入研讨交流。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冯伟,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李大胜,台湾高等教育学会理事长何卓飞,佛光山教团系统大学总校长杨朝祥,东莞台商子弟学校暨东莞台商育苗教育基金会董事长叶宏灯,玄奘大学董事长释性广法师出席论坛。广东省33所高校校长、专家、学者代表共52人参会,台湾25所大学校长、专家、学者和产教企业代表61人参会。
高等教育论坛会场
冯伟在开幕式上指出,广东长期以来高度重视粤台教育交流与合作,海峡两岸高等教育论坛已成为重要的学术交流以及教育合作品牌。论坛有力地推动了两地在师资培训、科技研发、专业建设、学生培养等方面交流合作,并取得了许多标志性成果。广东省教育厅高度重视对台开展教育交流合作,支持粤台两地高校开展各类交流项目,欢迎台湾学生来大陆就读,鼓励台湾教师来大陆任教。希望与台湾高等教育界同仁同心协力,共同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合作发展与现代产业创新体系建设,为两岸青年搭建更广阔的交流学习平台。
李大胜表示,海峡两岸高等教育论坛是学会每年的重要活动,本届论坛深入探讨如何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与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促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增强高校的社会影响力,以及深化海峡两岸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创新发展等重要议题。论坛对推动两岸高校和现代产业迈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具有重要作用。
论坛中,廖益教授发表了“重大科技变革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应对策略”的演讲,深入分析研判了当前国际重大科技变革的趋势、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机遇、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应该采取的应对策略。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普及、量子计算的突破、生物技术颠覆性进展、人机融合与增强技术的发展等,高等教育面临教育教学内容快速过时、跨学科人才培养需求、教学方法改革压力、高等教育公平性凸显、就业市场变化等挑战。为此,提出要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速课程体系及内容更新、强化教师科技能力培训、推动优质资源共享、深化与行业企业合作、高度关注加强科技伦理教育、推动AI赋能教学与教育治理等应对策略,报告介绍了韶关学院在实现高质量发展、助力区域现代化产业发展方面的创新实践以及韶关的历史文化特点。报告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廖益教授作主旨报告
访台期间,广东省高等教育代表团到龙华科技大学、铭传大学、玄奘大学、朝阳科技大学、南华大学、嘉南药理大学等高校进行考察调研,并重点围绕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现代产业需求的融合点、粤台师生互访、学生社会责任培养,以及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高等教育体系等方面展开深入交流,积极探索新兴领域教育合作路径,为现代产业培育更多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此次活动加深了粤台两地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方面的相互理解与共识,为双方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机制奠定了坚实基础,标志着粤台高等教育合作进入新阶段,有望为两地青年学子和产业发展带来更多机遇与动力,推动两岸教育交流再上新高度。
据悉,为推进海峡两岸高校、学者之间交流互鉴,推动两岸高等教育实现高水平合作和高质量发展,自2005年起,广东省教育厅委托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与东莞台商育苗教育基金会、台湾高等教育学会合作,每年联合在广东、台湾两地轮流主办海峡两岸(粤台)高等教育论坛,至今已成功举办十九届。
在朝阳科技大学考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