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是黄淮学院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关键时期,也是学校建设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科学编制黄淮学院“十四五”规划,对进一步推进学校“四项建设”,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水平,实现学校新一轮内涵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确保学校“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实施,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总体部署和战略要求,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如何实现新时代再出发,深化“三个思考”、聚焦“三个问题”,以提高党组织“政治领导力建设”为统领,以厚植学校发展“核心竞争力建设”为驱动,以增强全体黄淮人“凝聚力建设”为导向,以扩大学校“影响力建设”为支撑,立足实际,着眼未来,立标对表,进一步明确“十四五”时期的目标、定位、任务、措施等,推进“质量革命”,破解制约学校发展的短板瓶颈,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厚植学校发展新优势,全力打造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二、编制原则
(一)前瞻性与可行性相结合
在编制“十四五”规划时,既要科学预测高等教育未来发展趋势、又要结合地方社会经济和行业发展的需求;既要从实际出发,深刻分析校内外环境,找准制约发展的短板和问题,又要用发展的眼光,在认清学校自身优势的基础上,科学谋划学校未来发展;既要重视宏观思路和战略目标,更要重视规划的实施和落实, 还要有可观测的目标任务、可操作的实施方案和可落实的保障举措。
(二)重点突破与全面提升相结合。在规划编制工作中,围绕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突显育人为本,确立“十四五”期间需要突破的重点、难点,研究确定一批事关学校发展全局、影响深远、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重点建设项目,统筹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关系,统筹质量、结构、规模、效益的关系,统筹重点与一般、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实现全面发展、重点突破。
(三)顶层设计与民主参与相结合。“十四五”发展规划的编制既要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二级学院和职能部门主导作用,又要采取多种途径和形式,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充分调动全校师生员工积极性,把规划编制过程变成集思广益、统一思想、反映民意、凝心聚力的过程,提高规划编制的参与度、透明度、科学性和民主性。
三、规划体系
(一)规划类型
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分为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学院规划三大类,形成以总体规划为顶层,以专项规划和学院规划为支撑的规划体系:
1.总体规划:
《黄淮学院“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
总体规划是学校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是编制专项规划和学院规划的依据,是制定实施各类政策、年度计划的主要依据。
2.专项规划:
(1)《黄淮学院“十四五”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规划》
(2)《黄淮学院“十四五”专业建设规划》
(3)《黄淮学院“十四五”学科建设规划》
(4)《黄淮学院“十四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5)《黄淮学院“十四五”校园建设规划》
(6)《黄淮学院“十四五”国际合作与交流规划》
(7)《黄淮学院“十四五”继续教育发展规划》
(8)《黄淮学院“十四五”图书资料建设规划》
(9)《黄淮学院“十四五”信息化建设规划》
(10)《黄淮学院“十四五”后勤保障体系建设规划》
专项规划是对重要领域、特定任务进行的专门规划,是职能部门制定实施专项领域内各类政策、年度计划的主要依据。
3.学院规划:
《黄淮学院×××(学院名称)“十四五”发展规划》
学院规划是学院根据自身条件特点进行的五年规划设计,是学校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编制实施的基础和落脚点,是凝聚本单位师生发展意愿、发挥办学主体作用、获得学校重点支持的主要依据。
(二)编制体例
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学院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全面总结“十三五”规划实施的成绩与经验、问题与原因,分析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基本规律,在研究制约发展的关键问题的基础上,明确 “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建设思路、主要内容和举措等。编制体例参考附件1、2、3。
四、组织领导
“十四五”规划编制是全校一项重要任务,涉及面广,任务繁重,需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成立专班,明确责任,扎实推进规划编制工作。
学校成立“十四五”事业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组织、领导规划编制工作,协调解决规划编制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成立“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规划编制的日常组织、协调和推进工作。成立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小组,开展各专项问题的研究与规划编写工作。(“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小组构成见附件4、5)
各学院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广泛吸收专家教授参与,由院长牵头组织完成本院“十四五”规划的制定工作。各职能部门要根据学校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安排,积极参加相关规划的研究与研制,并提供相关资料。
附件1
总体规划编制体例
标题:黄淮学院“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
字数:20000字左右
规划内容:
一、现状分析(3000字左右)
(一)“十三五”时期主要成就
(二)“十四五”时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二、总体要求(2000字左右)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要求
(三)发展目标(分年度)
三、主要举措(12000字左右)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
(二)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
(三)应用型科学研究
(四)师资队伍建设
(五)开放合作办学
(六)服务社会
(七)校园基本建设
(八)党的建设
四、保障体系(3000字左右)
(一)思想保障
(二)组织保障
(三)制度保障
(四)基础保障
附件2
专项规划编制体例(参考)
标题:黄淮学院XXXX“十四五”规划
字数:10000字左右
一、“十三五”规划完成情况(2000字左右)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及现状、重大标志性成果
(二)优势与不足(优势与不足分析,包括与国内外同类大学的对比分析)
二、“十四五”面临形势分析(1000字左右)
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三、“十四五”发展规划(7000字左右)
(二)建设目标
关键指标
可测量、可实现的发展目标
定量、定性目标
(三)重点任务(分年度)
(四)主要举措
具体举措
进度安排
(五)保障措施
附件3
学院规划编制体例(参考)
标题:黄淮学院XXXX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
字数:9000字左右
一、“十三五”规划完成情况(1500字左右)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及现状、重大标志性成果(重点关注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
三、“十四五”发展规划(6500字)
(二)总体目标
提出本学院到2025年在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平台建设等关键指标及可测量、可实现的发展目标。
(三)主要建设内容(分年度)
1.学科专业建设
2.师资队伍与团队建设
3.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
4.科研与创新能力建设
5.服务社会能力建设
6.学术声誉与社会影响力建设
7.党的建设
(四)保障措施
附件4
黄淮学院“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构成
组长:李国胜、刘先省
常务副组长:张新艳
副组长:王 冰、曹忠义、王东云、耿红琴、兰军瑞、张艺迪、姜彦玲、宋建新
成 员:各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
学校“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发展规划处,发展规划处处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附件5
黄淮学院“十四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小组构成
(一)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规划编制组
组 长:曹忠义
牵头单位:党委组织部
协作单位:党委宣传部、纪委、党委统战部、机关党委、学工部、武装部、团委、离退休职工管理处、各学院等
任务:完成《黄淮学院“十四五”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规划》
(二)专业建设规划编制组
组 长:王东云
牵头单位:教务处
协作单位:科研处、人事处、招生就业处、学生处、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教学质量监督评估处、各学院等
任务:完成《黄淮学院“十四五”专业建设规划》
(三)学科建设规划编制组
组 长:兰军瑞
牵头单位:科研处
协作单位:教务处、人事处、财务处、校企合作处、图书馆、驻马店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应用技术大学研究中心、各学院等
任务:完成《黄淮学院“十四五”学科建设规划》
(四)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编制组
组 长:张新艳
牵头单位:人事处
协作单位:组织部、科研处、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财务处、工会、各学院等
任务:完成《黄淮学院“十四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五)校园建设规划编制组
组 长:宋建新
牵头单位:基建处
协作单位:后勤服务中心、国有资产管理处、园林中心、财务处、保卫处、各学院等
任务:完成《黄淮学院“十四五”校园建设规划》
(六)国际合作与交流规划编制组
牵头单位:国际交流合作处
协作单位:教务处、人事处、科研处、国际学院、财务处、各学院等
任务:完成《黄淮学院“十四五”国际合作与交流规划》
(七)继续教育发展规划编制组
组 长:耿红琴
牵头单位:继续教育学院
协作单位: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驻马店产业发展研究院、财务处、信息化办公室、各学院等
任务:完成《黄淮学院“十四五”继续教育发展规划》
(八)图书资料建设规划编制组
牵头单位:图书馆
协作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处、教务处、学生处、财务处、信息化办公室、各学院等
任务:完成《黄淮学院“十四五”图书资料建设规划》
(九)信息化建设规划编制组
牵头单位:信息化办公室
协作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处、基建处、教务处、人事处、学生处、继续教育学院、财务处、后勤服务中心、各学院等
任务:完成《黄淮学院“十四五”信息化建设规划》
(十)后勤保障体系建设规划编制组
组 长:张艺迪
牵头单位:后勤服务中心
协作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处、基建处、学生处、财务处、信息化办公室、各学院等
任务:完成《黄淮学院“十四五”后勤保障体系建设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