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启动以来,学校党委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强烈的责任担当,坚持把抓实抓好学习教育作为全校的重大政治任务,各级党组织、各部门单位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以上率下、示范带动,精心组织、扎实推进,用四个“坚持”一体推进学查改,确保学有质量、查有力度、改有成效,不断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以作风建设新成效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一、坚持往深里学,吃透精神把握核心要义
理论学习是开展学习教育的基础和先导,只有学习到位,才能认识到位、行动到位。
1.以上率下,示范带动。学校党委把学习研讨作为开展学习教育的首要任务和贯穿始终的主线,党委领导班子以上率下,带头在“学”上下真功。党委书记参加读书班并作开班动员,主持召开警示教育会、讲专题党课,带头学习交流、带头研讨发言,带头“四下基层”、调查研究;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带头把个人自学、集体学习和专题研讨结合起来,原原本本自学,深入开展交流研讨。学校党委已开展5次学习教育读书班,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8次。在学校党委的示范引领下,各级党组织通过领导领学、个人自学、交流研讨学、专家辅导学、现场参观学、警示教育学等多形式联动,从思想上正本清源、筑牢根基,持续加固严守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堤坝。
学校召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
2.分层分类,精准滴灌。只有精准把握不同类型党员、干部的特点和需求,不断创新学习形式、丰富学习载体,推动学习教育方式由“大水漫灌”式向“精准滴灌”式转变,才能切实提升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突出对新提拔干部、年轻干部和重点领域的重点岗位干部的教育培训,学校举办年轻干部学习教育读书班,组建11个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开展学习研讨、检视不足、整改整治;举办新提拔科级干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培训,由学校党委副书记吴善添作辅导讲话;分批有序选派干部到华南农业大学、深圳大学进行跟岗锻炼,不断提升干部履职能力。根据离退休党员实际,开展“送学上门”,利用珠三角异地走访和校情通报活动会,把学习资料分发到老同志手中,确保离退休老同志学习教育“不缺位”。
学校召开科级年轻干部学习教育读书班座谈交流会
3.发挥优势,以讲促学。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专业优势,组建“粤北宏声”宣讲团,通过集体备课打造系列精品课程,组织专业教师加强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解读阐释。4月30日,启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一对一”结对指导全校二级学院党委政治理论学习工作。目前,在校内开展专题讲座、辅导报告24场次,覆盖3011人,帮助党员、干部深化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理解,助力理论学习提质增效。宣讲团成员还受邀到韶关市烟草系统、惠民街道、田家炳中学等单位开展专题辅导6场次,覆盖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845人。
学校组织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教师加强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解读和阐释
二、坚持往细处查,找准问题深挖病灶根源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查是关键,只有查得深入,不回避、不遮掩,直面问题、抓住要害,改进作风才能收到实效。
1.从严从细查摆问题。学校党委坚持动真碰硬,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对照2个问题清单、基层“四风”10种隐形变异表现、《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及在党的自我革命认识、增强党性、权力规范运行、从严监督执纪、落实管党治党责任等5个方面突出问题逐项“过筛子”,充分运用纪检监察、巡视巡察、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督促检查、调查研究、信访反映以及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等途径,精准查找问题、深挖根源,并动态更新查摆问题清单。同时,聚焦招生、后勤管理、基建工程、科研经费、师德师风、校办企业和附属医院等关键领域查摆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切实找准突出问题“病灶”,为整改整治奠定坚实基础。
2.警示教育同步推进。推动作风建设,只有把准思想之脉,才能更好找准症结、直抵要害。学校党委注重运用各类典型案例,深化警示教育。各级党组织运用违法干部警示录、忏悔录、警示教育片等违纪违法、由风及腐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232次,覆盖7127人次。6月30日,我校举办领导干部警示教育会,校党委书记孔云龙主持并讲授纪律党课,通报有关典型案例,用身边人身边事敲响警钟,引导广大党员领导干部以案为鉴、反躬自省、检身正己,不断提高防腐拒变能力。
学校召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警示教育会
三、坚持往实里改,靶向施治解决顽瘴痼疾
学校党委坚持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勇于直面问题,讲认真、动真格、求实效,推动问题真正解决。通过整改整治,学校层面16个问题现状明显改变,4个列入集中整治项目的问题已销号3个,还有1个问题取得阶段性进展并持续推进。组织“回头看”,对集中整治进展成效进行梳理总结,确保集中整治不跑偏走样、取得实效。
一是开展学生活动杜绝“面子工程”。推动学生活动更加贴近学生成长需求,活动参与度更高,活动成效更加显著。“多彩夜市”等校园文体艺术类活动吸引8000多名师生参与其中;响应“体重管理年”号召开展的减脂减重活动有500多名学生踊跃加入;毕业生就业招聘活动邀请40多家单位提供300多个就业岗位,助力毕业生顺利就业;学校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与地方需求成功结对219项,学生实践活动对接基层需求的精准度不断提升。
学校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队员开展田间调研
二是执行政策“一刀切”、层层加码现象得到全面改善。对上级政策制度理解更加深入,工作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梳理规章制度143项,并核定了整改优化规章制度清单;学习教育期间,共新订制度13项、修订制度6项、废除制度25项,学校制度规范化、法治化、精细化水平不断提升。
三是关心、维护师生切身利益的思想意识不断树牢。保障学生勤工助学工资“原则上以不低于韶关市最低工资标准或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结算,且按照广东省公布的区域最新工资标准进行动态调整”;制定印发《韶关学院科研积分计算办法(试行)》《韶关学院优秀科研业绩奖励办法(试行)》等制度文件,通过明确科研成果的量化标准与奖励机制,切实保障教师在教科研工作中的合理权益。
四是节约资源、习惯“过紧日子”的思想自觉不断增强。通过减少重复购置设备、加强教学科研办公用房管理、推动设备全校调配与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以及探索建立与师生规模、资产占有总量等指标挂钩联动的资产投入动态评估清单等一系列有效举措,认真贯彻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不断减少资源浪费,提升资产设施设备使用效益。
四、坚持往基层走,密切联系师生深化开门教育
师生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学校坚持下沉基层一线倾听师生声音,以解决师生急难愁盼作为鲜明导向,在用心用情用力服务师生群众的过程中不断深化作风建设。
1.密切联系基层,服务师生解决难题。学校党委牢固树立以广大师生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聚焦民生“小切口”,办好为民“大实事”,确定了本年度10项重点民生实事项目,涵盖了硬件设施改善、生活服务优化、幼儿学前教育等重点领域,并建立了校领导牵头督办、责任部门限期落实的闭环工作机制,确保件件有回音、事事见成效。6月5日,“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韶关学院门诊部”正式落地并顺利开诊,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师生的“看病远、人才缺、设备旧”等医疗服务难题,师生员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不断增强。
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韶关学院门诊部揭牌
2.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学校党委领导班子坚持在学习教育中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针对“一院一策”改革行动、课堂改革、绩效考核与分配、人才评价、科研成果评价等方面,学校全体党委领导班子成员领题开展务实有效的调查研究,切实把学习教育成果不断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结合“四下基层”“七进”工作、走访慰问、接访师生等工作,校党委领导班子带头下沉基层一线,深入分管领域、分管部门、基层党组织开展督促指导工作共计89次。
3.筑牢战斗堡垒,立足岗位作贡献。学校坚持把学习教育与引导党员干部立足岗位作贡献相结合,面向全校教工党员评定了99个党员先锋岗,涵盖教学、科研、学生教育管理、行政管理和服务保障等岗位,引导全校党员干部立足岗位当先锋作表率。此外,学校成立“山里红”党员志愿服务队,聚焦“双百行动”与纵向帮扶工作任务,赴相关中小学、社区开展专业辅导、心理疏导及兴趣课堂等志愿服务,将高校力量送到社会基层。从校内到校外,党员干部始终以先锋姿态投身实践,在服务师生、奉献社会的实践中锤炼过硬作风。
“山里红”党员志愿服务队赴基层社区开展义教活动
学习教育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未来,学校将坚持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统筹推进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和学校中心工作,以优良作风为建设高水平应用创业型大学注入更强劲动力,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韶关学院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