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韶院新闻 -> 综合新闻 -> 正文

韶院新闻

综合新闻

我校组织师生赴坪石开展追思华南先师主题教育活动

发布时间:2025/09/17 作者:邓玉坚 摄影:邓玉坚 来源:新闻中心
摄影 邓玉坚

在九一八事变爆发94周年之际,9月16日,我校组织师生代表赴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坪石)开展“铭记历史 吾辈自强”追思华南先师主题教育活动,传承华南教育先师在烽火中“弦歌不辍、薪火相传”的爱国精神。

参观现场

在乐昌坪石镇管埠村国立中山大学师范学院旧址,广东省“三师”志愿者何昆亮带领师生参观“从多伦路到管埠村——在粤北的乡野寻找左联的星火”主题展览。展览以丰富的图片、手稿、文献及场景复原,生动展现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员在革命年代以笔为枪、唤醒民众的奋斗故事。师生们在珍贵的历史资料与实物中,重温烽火岁月里坪石先生的家国担当。

讲述现场

“穆木天先生带着流亡的行囊,却从未放下两样东西——一支写诗的笔,一块教书的粉笔。”我校华南教育历史研究院院长宁夏江教授以《坪石先生中的“左联”斗士》为题,现场为师生讲述九一八事变后,左联作家穆木天、彭慧夫妇在坪石国立中山大学坚持文艺抗战的故事。“彼时的管埠村,校舍是破旧的祠堂,课桌是土坯搭成的矮台,黑板是刷了墨的木板,敌机的轰鸣声时常打断课堂。但穆木天夫妇仍与众多坪石先生一道坚持办学授课,为华南地区教育事业的存续与发展,为培养抗战时期的爱国青年作出了重要贡献。”宁夏江讲述。

参观过程中,师生们认真聆听讲解,不时驻足凝视展板上的图片文字。生物与农业学院学生谭小曼深有感触地说:“穆先生流亡未改其志,教书更铸其魂,‘文学当为民族立心’的信念穿越时空。新时代青年应当携这份精神火种,守护先辈用热血换来的和平。”

师生合影

此次活动通过组织师生走进穆木天、彭慧等左联人物的抗战岁月,让师生们深入了解华南教育先师中的左联人物的坚守与担当,进一步引导师生在铭记历史中坚定理想信念,在传承精神中勇担时代使命。

乐昌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同志,我校教育学部、华南教育历史研究院、校团委等部门相关同志,校院两级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训班学员和学生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

【穆木天事迹简介】

穆木天(1900-1971),吉林伊通县人,原名穆敬熙,现代著名诗人、学者、翻译家,1931年在上海参加左联。1940年底,穆木天离开桂林,赴坪石中山大学任教,直到1942年夏天,为表对进步学生的支持和对反动当局的抗议,毅然辞职,再次回到桂林,应聘到桂林师院任教。作为左联文学运动的重要成员,穆木天以诗歌为武器,控诉侵略者的暴行,歌颂民族的抗争精神,抒写自己在抗战烽火中“不悲观”“不消极”的战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