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副校长何金明率队赴浈江、武江等地,亲切慰问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师生。武江区副区长何丽芳,武江区教育局、西联镇、重阳镇相关负责人,校团委、地方合作办公室、教育学部等部门负责人参加调研。
科技助农:破解养殖难题显担当
在浈江区韶鸽农业有限公司肉鸽养殖基地,何金明一行重点看望了生物与农业学院“狙疾有道”家禽健康养殖技术服务实践队。该团队针对石山养殖基地种鸽腹泻、乳鸽“黑肚病”等难题,综合运用微生物多样性测序、细菌分离鉴定、药物敏感性分析、凝结芽孢杆菌高密度发酵工艺、特异性噬菌体筛选等技术,系统开展发病机理研究与绿色防控产品开发。企业负责人苏先生表示:“团队的科研服务精准解决了养殖痛点,不仅降低了损失,更让我们看到了高校科技赋能农业的潜力。”何金明鼓励队员们:“把实验室的成果写在田间地头,这就是实践的意义。”

何金明走访韶鸽农业有限公司肉鸽养殖基地
智慧赋能:数字乡村建设添动力
在武江区西联镇芙蓉村,何金明一行与地方负责人共同为“双百行动”AI赋能基层社会治理示范点揭牌。信息工程学院“芙蓉易租”实践队开发的智慧租房系统正式试运行——通过数据矫正、功能迭代,该系统实现了村集体房源管理、租户信息查询、车位动态管理的“一键操作”,大幅提升了村级管理效率。同时,医学院“健康瑶篮”瑶药义诊宣传实践队在社区设立的义诊摊位也受到群众欢迎,队员们与村民亲切交流,精准对接健康需求。芙蓉村村委会副主任邝宏韶表示:“韶关学院师生的实践活动切实提升了村级信息化管理水平,增强了村民健康意识,期待校地持续深化长效合作,为乡村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动能。”

AI赋能基层社会治理示范点揭牌仪式

调研智慧房屋租赁平台
文化育人:播种希望点亮童心
在重阳学校,何金明走进教室、操场,实地查看多支实践队的活动现场——教育科学学院“艺绘童心”团队正带领孩子们用彩笔描绘家乡;美术与设计学院“益心遗艺”实践队通过非遗手工课让传统技艺“活”起来;智能工程学院“智启未来”团队用科普实验激发学生探索兴趣;“见圾行事”实践队则用分类装置展示垃圾分类……活动现场,孩子们的笑声与创意碰撞的火花交织成一片温暖的海洋。“你们的实践虽短暂,但留下了会发芽的种子。”重阳学校张校长的感慨,道出了实践育人的深远意义。何金明叮嘱队员:“用真心换真情,让每一次课堂都成为孩子成长的‘灯塔’。”

美育浸润墙绘绘制

科普活动现场
据悉,今年学校紧扣“百千万工程”建设与“双百行动”部署,精心组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及“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组建185支突击队形成特色实践矩阵:47支校级重点队示范引领,“研习南粤”“多彩乡村”等专项队精准发力;14支“双百行动”转化队深化结对服务;10支“攀登计划”项目队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近一年已与地方需求成功结对219项。3700名师生走出校园、扎根基层,在乡村振兴一线锤炼本领,持续打造多学科融合的实践育人品牌。
从田间地头到社区课堂,从技术攻关到文化浸润,韶院学子正以实际行动诠释“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使命担当。此次校领导基层调研,不仅为实践团队加油鼓劲,更架起了校地协同、共促发展的桥梁,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劲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