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下午,信息工程学院在明德区才德楼A203成功开展“学者论坛”第二讲学术讲座,此次讲座由张昕博士主讲“东海海岸和海洋环境数字孪生中的技术和关键问题”。讲座由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黄海辉主持。

讲座现场
讲座中,张昕详细介绍了数字孪生系统作为地球系统科学的重要工具,如何有效地结合数值模拟和观测数据,实现对海洋环境的精准模拟和预测。他提到,这一技术为海洋管理、资源开发以及生态保护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他以东海海岸和海洋环境数字孪生系统的案例为切入点,剖析了数值模拟底座、资料同化方法和数据支撑等关键环节,特别是台风重定位和初始化技术以及靶向移动高分辨率网格技术等创新手段。
他提到,近年来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在气象和海洋科学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展现了巨大的潜力和价值。这些技术不仅改进了数值模式的参数化方案,加速了计算过程,还显著提高了预测的准确性。他表示,如何有效结合传统物理模型和数据驱动模型,仍然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他结合了本人长期从事地球科学软件研发的经验,分享了自己对人工智能技术在大气和海洋数值模拟领域应用的初步思考和尝试。他强调,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物理模型的融合,需要跨学科的合作与创新,同时也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他表示,希望同韶关学院的师生一同开发中国制造的地球科学软件。
讲座结束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苗德成作了总结讲话。他高度评价了本次学术讲座的重要性和意义,并鼓励学院师生积极在张昕教授的项目中找到融入点,主动参与到这项有意义的工作中来,推进教师科研和学生毕业选题等工作,进一步提升学院师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本次学者论坛第二讲的成功开展,不仅构筑了一个促进师生深入探索数字孪生系统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交流平台,而且精准契合了信息工程学院针对第五轮重点学科建设的整体布局,还有效推动了电子信息硕士学位点申报工作的有组织科研活动,并为信息工程学院学科专业学位点一体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