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韶关学院外国语学院联合生物与农业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赴翁源县、始兴县、南雄市等红色热土、欠发达地区,成功开展“对分课堂”纵向帮扶教学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以“跨区域协同、多主体参与、全要素整合”为特点,精心组织“送教上门”,展现了高校服务地方基础教育的责任担当。
此次帮扶活动由韶关学院主办,三地教育局及教师发展中心共同承办,是落实广东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系列部署的具体行动。活动聚焦课堂教学改革与教师能力提升,构建了“高校-地方-中小学-师范生”四位一体的协同机制,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基层下沉。

跨区域联动,汇聚多方力量
活动整合高校、地方教研机构及中小学多方资源,形成合力。特别邀请了复旦大学心理系教授、“对分课堂”创始人张学新,以及全国首批“对分课堂”高级认证导师、广州市新滘中学多学科带头人区花英、张春燕、任车等专家团队,深入三地学校开展专题讲座、示范教学、案例研讨与教学评价,实现从理念引领到实操落地的全程联动。



全流程赋能,推动课堂变革
在南雄市珠玑中学、始兴县风度中学、翁源县坝仔中学和实验小学等校,专家团队围绕“对分课堂”的脑科学基础,操作流程及学科应用开展系统培训,涵盖英语、语文、地理、化学、政治等多学科,通过课例观摩、现场点评、互动研讨等方式,帮助教师掌握新型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外国语学院牵头,强化示范引领
作为牵头单位,韶关学院外国语学院充分发挥师范教育主体作用,统筹规划、全程参与,确保帮扶工作系统化、常态化。学院多位领导与教师深入一线,组织协调并参与教研,彰显外语学科在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引领力。
活动还组织260余名师范生现场观摩,搭建“高校—中小学—师范生”协同育人平台,增强师范生对现代课堂的直观认知与实践感悟。

构建长效机制,持续赋能区域教育
据悉,外国语学院将于10月起联合全国“对分课堂”名师,开展“对分在线式陪伴辅导”,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持续支持教师专业成长。12月还将组织跨县大教研,进一步推动经验共享与模式推广,构建教育发展共同体。
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王玲表示,将以此次纵向帮扶为契机,持续深化“对分课堂”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师范院校服务县域教育的新路径,为夯实教育强国根基贡献韶院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