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韶院新闻 -> 专题专栏 -> 双百行动 -> 正文

韶院新闻

双百行动

【双百行动】外国语学院用志愿精神绘就乡村教育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06/09 作者:叶龙 李易聪 来源:外国语学院
摄影

为推进“双百行动”,外国语学院充分发挥高校教育资源优势,深入乡村学校开展教育帮扶,积极助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自2025年3月起,学院组建专业教学团队,定期前往武江区龙桂镇马渡小学开展英语送教活动。通过创新性的单词拼读教学模式,显著提升了学生的英语素养与学习能力,有效缓解乡村英语教学资源匮乏问题,为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范例。

一、教育帮扶破难题,教学改革显成效

马渡小学位于韶关市武江区的偏远乡镇,英语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许多学生到了三年级仍认不全字母,更谈不上拼读单词。”马渡小学校负责人陈非非坦言。针对这一现实困境,外国语学院精准对接教育需求,围绕单词拼读教学设计了系统化课程,通过拼读规则训练、字母发音游戏、英语歌曲与童谣等多种互动形式,帮助学生在趣味学习中掌握英语入门技能。

“A is for apple, /æ/ /æ/ apple!”在一年级的教室里,外国语学院青年志愿者冯家慧正带领学生通过动作与发音的联想记忆字母,采用音形结合的教学方法,帮助英语零基础的学生快速入门。目前,该校一年级学生已能准确认读字母,掌握元音字母的基本发音规律;二、三年级学生则能够运用拼读规则正确拼读陌生的单音节单词。单词拼读技能的提升不仅显著增强了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也极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与信心。

二、高校资源下沉,赋能乡村教育创新

“送教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方法论的传播。”外国语学院院长阚哲华表示,团队在送教前深入调研乡村学校的教学实际,发现许多学校仍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当代语言学习的需求。为此,学院引入由本院叶龙老师研发的英语单词拼读教学法,通过志愿服务形式在马渡小学开设拼读课程,切实改善学生的英语学习方式。

为保障教学的系统性与持续性,学院还建立了“线上+线下”的双轨支持机制。除每周三定期的线下送教外,志愿者团队还通过教案共享为马渡小学教师提供教学支持,并录制微课资源,供学生课后巩固学习。“高校教师的示范课让我们眼界大开。”马渡小学教师陈非非表示,“现在我也尝试将志愿者的方法融入日常教学,用游戏化学习替代机械抄写,课堂氛围比以前活跃了很多。”

三、“双百行动”见实效,长效帮扶机制成型

此次送教活动是“双百行动”的典型实践案例。作为结对单位,外国语学院将武江区龙归镇马渡小学设立为“教育振兴实践基地”,并计划在今后持续深化多维度协同帮扶,拓展送教学科范围与帮扶项目类型,切实推进乡村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当高校的智慧资源遇见乡村的发展渴望,当青春的理想抱负融入时代的使命担当,双向奔赴的教育行动正不断升温。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校如何将优质资源转化为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外国语学院的探索提供了有益启示:精准对接需求、创新教学方法、构建长效机制,方能真正实现“授人以渔”。外国语学院将持续保持教育输出,为“百千万工程”注入韶院外语人的青春热忱,用志愿精神绘就乡村教育新图景,让教育的星火点亮更多梦想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