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韶院新闻 -> 专题专栏 -> 双百行动 -> 正文

韶院新闻

双百行动

【双百行动】教育科学学院赴重阳镇黄岸村开展“非遗+”山区学校美育调研

发布时间:2025/07/14 作者:杨永翔 秦乐怡 来源:教育科学学院
摄影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广东省“双百行动”部署要求,7月9日上午,在武江区重阳镇黄岸村第一书记黄如龙的带领下,韶关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益心遗艺”山区儿童美育浸润百千万突击队走进韶关市武江区重阳镇黄岸村开展“非遗文化+艺术疗愈进校园”调研活动,队员们通过体验了解本地传统文化及乡村建设基本情况,为接下来更好地开展山区儿童“非遗+艺术疗愈”课程,提升乡村公共服务,助力“双百行动”贡献韶院的青春力量。

队员在重阳学校开展活动

重阳校园擘画非遗美育课大夫前村探寻春牛文化韵

实践队首站探访武江区重阳镇黄岸村重阳学校,在重阳学校校长张贵明带领下,队员们对整个学校的课程设置,软硬件设施,学生情况有了更为清晰的了解,经过指导老师廖素群的指导,队员们为全校学生700余名在校生发放心理普查问卷,为重阳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助力。随后,团队深入大夫前村,与非遗“舞春牛”传承人围坐交流。传承人介绍道:“舞春牛的歌调是采茶戏的调,然后进行填词,通过口口相传的形式传承。”队员们详细记录了这一农耕文化与戏曲融合的独特艺术形式,挖掘其背后的节庆民俗与教育价值。

与舞春牛传承人合影

访水口村采龙船调口述史,探非遗路寻活态传承新篇

在水口村,队员们围绕省级非遗“龙船调”展开口述史采集。传承人侯卫辉说:“龙船调是通过口口相传的形式进行传承,主要运用于在划龙舟时鼓舞士气。”同时,传承人也为我们介绍了黄岸村龙舟队历年来在全国各地龙舟赛取得的优异成绩,村镇凝聚力“催化”了赛场佳绩,龙船调则“点睛”了龙舟精神。队员们认真记录,探寻非遗活态传承的创新可能。

与龙船调传承人访谈现场

此次活动以“非遗+美育课程疗愈”为核心,通过实地考察、口述史采集等方式,探索非遗文化融入山区儿童美育以及心理帮扶的创新模式,为重阳镇非遗保护与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可行性建议。队员们期待以青春之力,让沉睡的传统技艺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活”起来,让乡村美育因非遗的融入而更具底蕴,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也让这份源自田野与校园的实践成果,成为广东“双百行动”中高校服务地方的生动注脚。

队伍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