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二级学院:
根据《韶关学院社会奖助学金管理办法》(韶学院〔2021〕282号)等文件,现启动我校“第十四届石景宜刘紫英伉俪助学金”“2025年度仲明助学金”“尹永森助学金”“梁广榕奖助学金”“人保财险助学金”“韶关学院银龄基金助学金”的评选工作。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第十四届石景宜刘紫英伉俪助学金
(一)评选范围:2025级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全日制在校本科生。
(二)名额及标准:继续资助上一学年受助的2022、2023、2024级符合条件在校学生学费;拟新增5-8名2025级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全日制在校本科生为资助对象。不符合继续资助条件的学生或者自愿放弃资助的学生,由二级学院上报并提交书面说明,名额由学校回收统筹。
(三)申请条件: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思想政治表现好,诚实守信,道德品行优良,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
2.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3.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爱护公物,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有正确的消费观念;
4.学习目的明确,勤奋学习,无考试作弊和学习成绩不及格等行为及纪录;
5.热心参加校内外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回馈社会;
6.本学年为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
7.已申请2025年仲明助学金、2025年广东省生源地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助学金学生不可同时申请石景宜刘紫英伉俪助学金。
(四)提交材料:
1.按照本助学金协议书,受助学生每学期需汇报学习生活工作情况,请往年受资助的同学撰写1份不少于500字左右的汇报材料,打印并手写签名;
2.今年新申请参评本助学金的学生需提交一份不少于600字的申请材料,打印并手写签名;
3.提交材料包括审批表(一式两份)、协议书(一式两份、仅2025级学生提交)、道义契约(一式两份),初审名单汇总表(纸质稿和电子稿)、申请书或汇报信一份(打印、学生手写签名)。电子稿统一命名XX学院2025年石景宜刘紫英伉俪助学金材料。
(五)提交时间:10月8日。
(六)提交地点及联系人:纸质版材料交至明德区黎灿楼103室助学部,电子版材料发送至邮箱:sgujzxj@sgu.edu.cn,联系人:吴老师。
二、2025年仲明助学金
(一)评选范围:2025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二)名额及标准:共设20个名额,医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智能工程学院各2个名额,其余学院各1个名额;资助标准:5000元/人。
(三)申请条件:
1.家庭经济困难,学习成绩优秀;
2.具备良好品德,认同仲明助学理念;
3.自愿在接受仲明助学金的同时,签署《仲明助学金道义契约》,承诺毕业有能力后回捐助学金,帮助更多有需要的学子,并身体力行加入助困行列,践行“受惠社会,回报社会”的公益理念。
(四)提交材料:
1.申请学生个人申请书(亲笔填写,800字以上,需介绍家庭情况、申请理由及自己的人生理想等);
2.申请学生本人身份证复印件(正反复印在一张A4纸上);
3.申请学生入学成绩单复印件;
4.《仲明大学生助学金申请表》(一式两份,A4纸正反双面打印);
5.《仲明大学生助学金道义契约》(一式两份,A4纸正反双面打印,签名必须手签);
6.《仲明大学生助学金道义契约附件》(A4纸正反双面打印);
7.《2025年度仲明大学生助学金拟资助学生名单汇总表》。
第1至6项只需提交纸质版;第7项需提交纸质版和电子版(电子版为可编辑Excel版本,纸质版需二级学院党委书记签字并加盖公章)。电子文件命名为“XX学院2025年仲明助学金材料”。
(五)提交时间:10月15日。
(六)提交地点及联系人:纸质版材料交至明德区黎灿楼103室助学部,电子版材料发送至邮箱:sgujzxj@sgu.edu.cn。
三、尹永森助学金
(一)评选范围:我校在籍在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二)名额及标准:共设17个名额,由各学院分别推荐1人;资助标准为3000元/人。
(三)申请条件:
1.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无违法违规违纪行为,未受过处分;
2.经学校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俭朴,无不良消费习惯;
3.学习态度端正,刻苦勤勉,学习成绩优良,上一学年无挂科科目;
4.思想积极上进,品德优良,诚实守信,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四)提交材料:包括申请表(一式两份,不调格式,表格保持一页)、成绩单(加盖公章)、汇总表(纸质版、电子版)。电子稿统一命名“XX学院2025年尹永森助学金材料”。
(五)提交时间:10月20日。
(六)提交地点及联系人:纸质版材料交至明德区黎灿楼103室助学部,电子版材料发送至邮箱:sgujzxj@sgu.edu.cn,联系人:吴老师。
四、梁广榕奖学金
(一)评选范围:我校在籍在校的全日制本科学生。
(二)名额及标准:共设14个名额,由各学院分别推荐1人;资助标准为5000元/人。
(三)申请条件: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模范遵守国家法律和校纪校规,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学年无违法违规违纪行为;
2.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身心健康;
3.勤奋学习,积极上进,学年综合测评成绩居班级前列的15%以内,单科绩点3.0以上,平均绩点3.5以上,无不及格和重修课程,无学术不端行为;
4.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获得校级及以上荣誉称号或个人奖项;
6.关心集体,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自觉维护集体荣誉。
注:本奖学金与校级一等奖学金不可同时申报,若获本奖学金,将不再参与2024-2025学年校级一等奖学金申报。
(四)提交材料:
1.申请表一式两份(双面打印,不调格式);
2.2024-2025学年成绩证明一式一份;
3.2024-2025学年获奖证书或证明材料复印件、扫描件各一式一份;
4. 奖学金推荐学生情况汇总表一式一份。
电子文件命名为“XX学院2025年梁广榕奖学金材料”。
(五)提交时间:10月20日。
(六)提交地点及联系人:学思楼210办公室,电子版材料发送至邮箱:sgujzxj@sgu.edu.cn,联系人:吴老师。
五、梁广榕助学金
(一)评选范围:我校在籍在校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
(二)名额及标准:共设10个名额,信息工程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智能工程学院、化学与土木工程学院、食品学院、生物与农业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医学院、体育学院、商学院分别推荐1人;资助标准为3000元/人。
(三)申请条件: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法律和校规校纪,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无违法违规违纪行为;
2.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身心健康;
3.自强不息,奋发向上,学习刻苦,无补考和重修科目,无学术不端行为;
4.经学校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俭朴;
5.关心集体,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自觉维护集体荣誉。
(四)提交材料:助学金申请表电子版、纸质版一式两份(不调格式,表格保持一页)、成绩单(加盖公章);汇总表电子版、纸质版。电子文件命名为“XX学院2025年梁广榕助学金材料”。
(五)提交时间:10月20日。
(六)提交地点及联系人:学思楼210办公室,电子版材料发送至邮箱:sgujzxj@sgu.edu.cn,联系人:吴老师。
六、人保财险助学金
(一)评选范围:我校在籍在校的全日制本专科生。
(二)名额及标准:共设20个名额,医学院、生物与农业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各2个名额,其余学院各1个名额;资助标准:3500元/人。
(三)申请条件:
1.热爱祖国,关心集体,品德优良,能按时参加学校安排的各项公益活动;
2.学习刻苦努力,学习成绩良好,各门课程考试成绩达到及格以上等次;
3.遵守学校纪律,在校期间未受任何处分;在学生社区品行表现良好;
4.经学校认定为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
5.生活俭朴,无吸烟、酗酒、赌博等不良行为;
6.自立意识强,能适当参加勤工助学活动;
7.自愿签订《韶关学院人保财险奖助学金道义契约》(附件),承诺每年度积极参加志愿服务、义务劳动等公益慈善活动10次以上,在有能力时回捐奖助学金善款。
(四)提交材料:申请表(一式两份)、道义契约(一式两份),汇总表(纸质稿和电子稿);电子文件命名为“XX学院2025年人保财险助学金材料”。
(五)提交时间:10月20日。
(六)提交地点及联系人:学思楼210办公室,电子版材料发送至邮箱:sgujzxj@sgu.edu.cn,联系人:吴老师。
七、韶关学院银龄基金助学金
(一)评选范围:我校在籍在校全日制本专科生。
(二)名额及标准:共设7个名额,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法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外国语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各推荐1人;资助标准为3000元/人。
(三)申请条件:
1.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无违法违规违纪行为,未受过处分;
2.经学校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俭朴,无不良消费习惯;
3.学习态度端正,刻苦勤勉,学习成绩优良,上一学年无挂科科目;
4.思想积极上进,品德优良,诚实守信,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四)提交材料:助学金申请表电子版、纸质版一式两份(不调格式,表格保持一页)、成绩单(加盖公章);汇总表电子版、纸质版。电子文件命名为“XX学院2025年银龄基金助学金材料”。
(五)提交时间:10月20日。
(六)提交地点及联系人:学思楼210办公室,电子版材料发送至邮箱:sgujzxj@sgu.edu.cn,联系人:吴老师。
八、工作要求
(一)严格审核标准,确保公平公正
各学院在开展评审活动时要严格掌握评审标准,逐项核查申请学生材料,认真实施评审办法。评审过程需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学院需在官网或公告栏公示初审通过名单,公示期不少于3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后再向学校提交材料。
(二)统筹受助情况,杜绝重复资助与资源浪费
各学院需结合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程度、资助金额等情况,合理筛选推荐对象,优先将名额分配给未获资助或资助金额较低的困难学生,避免同一学生重复享受多类资助,确保资助资源向最需要的学生倾斜。
各学院需高度重视本次社会类奖助学金评选工作,将其作为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就学、激励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切实做到“精准识别、规范流程、阳光评审”,确保奖助学金政策落到实处。
学生工作部
2025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