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二级学院、相关部门:
现将《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举办2022年第十一届“赢在广州”暨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创业大赛活动的通知》转发给大家,请符合条件的团队积极报名。创业大赛具体内容如下:
一、赛事主题
创启广州 赢在湾区
二、赛事时间
2022年4月-10月
三、参赛对象与参赛要求
(一)参赛对象
1.广东省普通高等院校在校学生;
2.香港、澳门地区在读大学生。注∶
(1)每个参赛成员须由学校出具在校学生证明;
(2)港澳赛区将选拔5个优秀创业项目晋级大赛决赛。
(二)参赛要求
1.参赛者以团队形式参赛,允许跨校组建团队,根据参赛团队项目负责人的学籍确定参赛团队所代表的参赛学校。每队参
赛团队报名人数不少于3人,不超过8人,均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得借用他人项目参赛。
2.各参赛团队项目负责人必须参加赛事答辩环节,答辩总人数不超过3人。
3.曾获得往届"赢在广州"大学生创业大赛优胜奖及以上奖次的创业项目不得参赛。
4.参赛项目选题方向不限,鼓励拥有创业梦想与激情的在校大学生团队踊跃参加。
5.参赛项目所提出的产品或服务,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支持,具备可操作性,且参赛者必须对参赛项目拥有合法的知识产权或使用权。”
四、参赛方式
各团队由负责人直接向创新创业学院报名参赛。各二级学院优先推选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内选拔赛获一等奖及以上的团队参加。参赛团队应在进行广泛市场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制作将产品或服务推向市场的完整、具体的创业计划书,创业计划书需完整地阐释项目的技术、市场前景、经营策略、资金需求、未来规划,并展示团队的成员情况。
五、初赛比赛安排
(一)各参赛团队必须在5月22日前,将参赛材料电子版(文件命名:赢在广州+项目名称)发送一份到邮箱sgxycxcyxy@sgu.edu.cn。
(二)初赛评审。学校将组织专家对参赛项目进行评审,并按省规定的分配比例,遴选出3-5个项目作为参加决赛的候选项目。
(三)通过评审进入决赛的候选项目将有机会获得主办方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应的资金扶持和配套奖励。
六、奖项设置
(一)竞赛资金扶持∶设置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5名、优胜奖35名、创业伯乐奖(指导老师)46名、创新奖若干名。其中扶持资金分别为∶一等扶持资金10万、二等扶持资金8万、三等扶持资金5万、优胜扶持资金8000元;创业伯乐扶持(指导老师)一等扶持资金5000元、二等扶持资金3000元、三等扶持资金2000元、优胜扶持资金1000元。
(二)创新奖∶大赛设立创新奖,由大赛组委会颁发荣誉证书。
(三)组织奖∶大赛设立优秀组织奖,由大赛组委会颁发荣誉证书。
七、配套奖励与支持项目
除扶持资金外,符合条件的大赛获奖项目和优秀项目可相应享受“N+”支持措施。
(一)创业补贴扶持
1.获得“赢在广州”创业大赛优胜奖及以上奖次,并于获奖之日起2年内(含参赛期间)在广州市领取工商营业执照或其他法定注册登记手续的优秀创业项目可申领优秀创业项目资助,给予一次性资助。补贴标准如下∶一等奖20万元,二等奖15万元,三等奖10万元,优胜奖5万元(具体按穗人社规字〔2020〕7号文执行)。
2.除以上补贴政策外,符合条件的创业项目可相应享受∶一次性创业资助补贴、创业企业社会保险补贴、租金补贴、创业带动就业补贴等创业扶持政策(具体按穗人社规字〔2020〕7号文执行)。
(二)孵化场地保障
参赛团队可申请入驻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建设认定的创业孵化载体,享受一定年限的减免场地费和孵化服务。
(三)创业融资支持
获奖团队有机会获得大赛合作投资基金、创业投资机构股权投资,享受相关投融资对接服务。(四)创业担保贷款
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给予最高50万元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合伙经营或创办企业的可按每人最高30万元、贷款总额最高300万元实行“捆绑性”贷款,符合规定的小微企业可申请最高50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并按规定享受贴息(具体按穗人社规字〔2020〕2号、穗人社函〔2021〕292号执行)。
(五)交流对接平台
参赛团队可申请创业项目展示、融资对接、创业沙龙等交流对接活动,创业导师辅导服务。
八、其他
大赛组委会现征集“赢在广州”创业大赛十一周年宣传素材,请各二级学院积极推荐学生参加创业大赛,助力大学生创业等内容的典型事迹。可按“文字+图片/短视频”方式提供到组委会邮箱,文字内容控制300-500字,简明扼要,亮点突出;高清图片若干张,要求JPG格式,每张大于1M;短片时长不超过1分钟,要求数据量应在1GB以内,格式为:1920×1080 50i H.264mp4。请各二级学院将典型事迹材料电子版发送一份到邮箱sgxycxcyxy@sgu.edu.cn。
九、工作要求
各二级学院要认真做好大赛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工作,积极鼓励学生组队参赛,并为参赛学生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要鼓励教师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带领学生创新创业。同时,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积极推进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和实践,不断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水平,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土壤,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撑。
十、参赛报名咨询,可联系创新创业学院韩伟斌老师,联系电话:8123956。
附件: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举办2022年第十一届“赢在广州”暨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创业大赛活动的通知.pdf
创新创业学院
2022年4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