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师范院校纵向帮扶机制,近日,文学与传媒学院在乐昌市云岩镇中心小学举办“智慧教育赋能语文课堂”专题研训活动。来自乐昌八个乡镇的语文教研骨干、学科组长及教师代表近百人齐聚山区校园,共同探索智慧平台与基础教育的融合路径。此次活动是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建立健全师范院校纵向帮扶“三所学校”工作机制通知》的年度重点任务,首次将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实操纳入培训体系,助力乡镇教师打通数字化转型“最后一公里”。

韶关市九龄小学高级教师张碧莲以《“智”引成长,“慧”聚未来》为题,系统解析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核心价值与落地路径。基于该校长期的实践经验,她就乡村学校平台推广的实际情况,直击平台推广中的三大堵点——网络依赖性强、家长配合意愿低、校本融合不足,并现场演示双师微课嫁接、离线资源包调用等针对性解决方案,为乐昌山区教师破解平台应用落地难题提供可复用的方法论。
韶关市九龄小学黄一婧现场演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深度应用。针对乡镇教师反映的“资源不会选、功能用不透”问题,分享其宝贵经验帮助破解乡镇教师“不敢用、不会用”的困局,其为乡镇教师们带来了很多实用性、隐藏性功能的新解锁。
此次研训以智慧教育为支点,撬动师范院校纵向帮扶的深层价值,通过国家平台操作赋能与校本经验移植,打通了优质教育资源向乐昌山区流动的制度化通道,使省级名师经验直接注入乡镇课堂。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仲红卫指出:“帮扶不是单向输送,而是构建‘高校-优质校-乡镇校’能力共生体,让智慧教育在乡土课堂生根发芽。”纵向帮扶正从技术赋能向教育生态重构深化,为粤北山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可持续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