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工作坊
在教育领域,工作坊是一种很好的教学组织形式,这种教学模式聚焦生产实践的具体问题,采取集体合作学习的方式,注重学习者之间的讨论、交流与反思,能够较好地弥补课堂理论教学单向讲授的缺陷。在高校教师教学发展过程中,运用“工作坊教学模式”对高校教师进行培训,可以起到学员相互交流、讨论、反思,集思广益、取长补短、见贤思齐的成效。
“教学工作坊”主要采用参与式培训的方式,结合教育学、心理学、学习科学等的最新研究成果、具体教学案例与本校的需求,设计相关主题,由主持人组织教师进行研讨。主持人通常为中心工作人员及特邀教学专家。工作坊的主题主要针对微观的课堂教学,也包括一些教师个人职业发展所需的内容。工作坊在促进教师理解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规律,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及改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根据教学工作的开展时间长短及其连贯性,可分为单场教学工作坊和系列教学工作坊。
单场教学工作坊,一般来讲是选定一个固定的与教学发展相关的主题,由主讲人和其他参与者进行分享、互动和共同学习的教学活动。通常,这种工作坊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比较简单,参与者在较短的学习时间内就能学习到相应的技能或解决现实问题。这种工作坊参与者选择的灵活性大、耗时短且不会耗费太多精力,因此广泛受到各高校教师的欢迎。
系列教学工作坊,一般指主讲人精心选择的一系列对参与者教学成长比较有益处的工作坊主题,进行系统的讨论、互动和共同学习,数量一般在2场以上。这种工作坊的特点是参与者能够深入学习、充分操作,并可以系统地掌握相应教学技能,学习效果好。通常参与这类工作坊的教师群体较为固定,参与者需要由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参与工作坊的相关安排,需要持之以恒才会达到学习效果。

组织教学工作坊基本流程
2.教学沙龙
教学沙龙,即围绕教学发展的某个主题开展研讨,教师们阐述教育教学观点、看法,自由谈论教学做法与得失,实现思想与智慧的交流、碰撞与共享。
通常,教学沙龙的规模较小,20~30人为最佳,以保证每位参与者都能围绕主题展开学习和讨论,沙龙现场氛围轻松愉悦。
开展教学沙龙需注意把握以下关键环节 :
第一,选择沙龙主题。教学沙龙主题丰富,可以说涉及教学发展问题的方方面面。然而在组织教学沙龙时,常常因缺乏对教师需求的调查而导致参与教师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因此,沙龙组织者应通过问卷调查、访谈、面对面交流等形式,了解教师的教学需求,根据教师需求由针对性地设计主题来增加教师的参与度。选择教学沙龙主题时应立足于教学而又不囿于教学,同时应该关注教师教学工作过程中的个人情感、心理发展等方面。
第二,选择合适的沙龙主持人。沙龙主持人是否合适直接影响到教学沙龙能否实现预期目标。沙龙主持人在沙龙中主要履行主题引入、知识传递、组织讨论、气氛调动、议题总结等工作。选取主持人时,通常以其是否掌握相关教学本领为前提,同时具有科学的教学理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技能和具备灵活的主持风格,对主题有充分地认识和较为成熟的研究,并具有较强的现场把控能力。
第三,把握沙龙现场。教学沙龙的现场流程通常分为四步走,即话题引入、分组讨论、表达观点、总结议题。话题引入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通常由主持人自由把握,可由教学问题、教学现象或现场提问等引发。分组讨论、表达观点重在调动参与教师积极性,使讨论激烈。总结议题是主持人围绕现场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当然,沙龙现场的效果好坏很大程度上与参与成员是否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有很大关联,如搜集相关资料,挖掘主题相关案例等。
第四,沙龙工作总结。工作总结是教学沙龙组织工作中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一方面,对沙龙组织工作、沙龙效果进行分析,为下一次更好地开展工作积累经验;另一方面,要做好沙龙的宣传工作与成果的物化,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实现资源共享。

组织教学沙龙基本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