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教学单位:
为进一步促进教师参与课程教学改革和课程思政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教学创新,提高课程教育教学质量,现举办韶关学院2025年度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暨广东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校级选拔赛,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赛对象与要求
参赛对象须满足下述条件,推荐往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并获奖教师、国家级一流课程、省级一流课程(省金课)主讲教师:
1.我校在职教师;
2.参赛的主讲教师近五年对参赛的本科课程讲授2轮及以上;
3.参赛主讲教师及团队教师成员不存在师德师风、学术不端等问题,遵纪守法,无违法违纪行为,近五年未出现过教学事故。
4.其中产教融合赛道团队至少包含1名从行业企业聘请的兼职教师,且深度参与教育教学时间2年及以上,参赛课程的实践教学比例不低于30%,参赛课程有行业企业人员参加课程教学的人事聘任协议或产教融合项目合同。
以个人或团队形式报名,鼓励以团队形式参赛,团队成员包括1名主讲教师和不超过3名团队教师,每学院推荐人数不超过3人(团队)。
二、组别设置
按照“四新”建设、基础课程、课程思政等领域和专业主讲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等级设正高、副高、中级及以下三个组别,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基础课程、课程思政、产教融合7个赛道。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内容见“四新”建设工作网站(http://four-e.tju.edu.cn/sxgk/sxjj.htm),基础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
三、赛事程序及要求
校级由教师发展中心组织,各教学单位遴选推荐教师或教学团队参赛,具体要求包括:
1.各教学单位做好参赛教师或教学团队的遴选推荐工作。按照赛道和组别划分,以及参赛对象要求,各教学单位可在相应的赛道及组别中各推荐1人(或团队)参加校赛,填写附件1加盖单位公章纸质件于2月21日前报送至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厚德楼208室),电子盖章扫描件及可编辑WORD文档表格发至企业微信蒋荔老师处。
2.参赛教师或教学团队赛事准备:
(1)申报书:详见附件2,产教融合赛道见附件3。
(2)教学创新成果报告/课程思政创新报告:教学创新成果报告应基于参赛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与反思,体现教学创新成效。聚焦教学实践的真实问题,通过课程内容的重构、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评价的改革等,采用教学实验研究的范式解决教学问题,明确教学成效及其推广价值。课程思政创新报告应立足于学科专业的育人特点和要求,发现和解决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的真实问题。报告包括摘要、正文,字数4000字左右。
(3)产教融合创新成果报告:产教融合创新成果报告应密切国绕高校与社会或行业企业主动合作、人才培养规格与产业需求、学科专业结构与区域发展、组织模式创新与教学模式改革等产教融合方面的内容,以教学研究的范式,聚焦教学实践中的“真实问题”,通过课程内容的重构、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评价的改革、师资队伍的建设、协同办学的机制等,解决教学问题,明确教学成效区其推广价值。报告包括摘要和正文,总字数4000字左右为宜。
(3)1个1学时教学设计及对应20分钟教学节段ppt:教学设计应结合教学创新成果报告/课程思政创新报告,体现教学创新点,格式模板可参考附件4《韶关学院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课堂教学设计模板》。
(4)1份主讲教师代表性产教融合创新成果信息、1份不超过5项人才培养成果证明材料,只需产教融合赛道提交,具体见附件5、6。
3.校赛评审
校赛分组别进行,由参赛教师或教学团队对照所提供的参赛材料现场进行20分钟教学节段展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评审总分包括“创新报告、教学设计、教学节段展示”三个部分,分值占比分别为60%、20%、20%。
总成绩采用百分制,选手三个部分得分相加为最终得分,最终得分保留小数点后四位。选手各环节得分,按照“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取平均分”的规则计分,得分保留小数点后四位。
4.奖项设置
参照省赛奖项设置,设置正高组、副高组、中级及以下组三个组别,各组别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三个奖项。学校将从获奖选手中择优推荐广东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参赛人选。
未尽事宜,请联系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蒋老师、黄老师,电话:8120769。
附件: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2025年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