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遗迹见证地球沧海桑田的历史,是大自然上亿年留下的‘记忆’。”12月19日上午9时,由中国旅游协会地学旅游分会、韶关学院、韶关市丹霞山管理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第五届地球科学旅游大会暨2024自然保护地地球科学解说大会主题论坛——世界地质公园评估与可持续发展”在蔡加赞楼一楼智慧课室举行。
本届地球科学旅游大会以“大生态,新内容,高质量”为主题。本次主题论坛贰由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旅游管理学院院长刘俊和韶关市丹霞山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世界地质公园评估专家、培训导师陈昉担任召集人;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协调员萨日娜担任主持人。世界地质公园、地质学研究,地理旅游与评估等各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地质公园与地质遗迹在保护、普及地球科学知识、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改进措施和发展意义。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旅游管理学院院长刘俊就旅游教育促进世界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主题为本次论坛成果汇报拉开序幕。他提到旅游行业发展应回归初心,把教育功能植入旅游产业,培养自然教育、研学旅游、户外健身、乡村度假、森林康养等新型生态文化产品。

紧接着香港世界地质公园协调员、亚太地质公园网络咨询委员会成员陈羽岚为到场嘉宾介绍了香港地质公园再评估准备的概况,并将往年GGN建议与工作目标与香港地质公园的特殊性结合,提出五个具体行动措施。

中国地质科学院教授级高工郑元紧随其后展开了世界地质公园现场评估的分享,他着重强调了具有国际价值的地质遗迹、管理机构、显示度、交流合作这四大要素在现场评估中的重要性。

世界地质公园评估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在由中国地质学会洞穴专业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张远海的报告中得到解答。张远海先生提到,地球科学是呈现文化的影响和人类文明的基础、地质遗迹是地球科学与人类文明的连接点、地质公园是地质遗迹保护与人类文明进步的实践平台。三者共同作用推动社区发展与社会公平。

随后,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协调员、世界地质公园评估专家萨日娜以韩国汉滩江世界地质公园为例,向与会的嘉宾作了国外世界地质公园评估工作经验分享。从提高地质公园可视度与品牌形象、推广科普教育、合理利用重叠区域等方面呈现了可吸收的有益经验,总结我国世界地质公园应重视教育与社区参与,开展科研交流与国际合作,关注旅游体验与产业扶持。

短暂茶歇后,龙岩世界地质公园协调员傅文源通过龙岩世界地质公园评估实践,向各专家学者讲述融合发展,世园转换金山银山的故事。对于评估工作,傅文源提出应从事处着手,做好筹备工作;从特色着手,讲好公园故事;从细处着手,服务评估工作。

此后,云阳地质公园管理事务中心副主任张松林浅谈“云阳经验”,就云阳地质公园申报评估经验作分享汇报,并展示了各地评估的亮点。

在经过与张松林先生的现场答疑互动后,四川省地质公园与地质遗迹调查评价中心副主任张成功延续评估工作经验分享这一主题,就2024年几个公园的再评估情况作了整体的汇报。主要对处理好边界问题;加强团队建设;提前规划路线;落实真科普教育等方面作出总结。

最后韶关市丹霞山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世界地质公园评估专家陈昉就以地学科普推动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结束本次分会场论坛贰的汇报分享。陈昉在最后提到,“进步永远在路上,无休无止。”

“保护地质遗迹是人类共同的责任。”本次主题论坛以分享地质公园评估实践经验为切入点,着重探讨了地质公园如何在保护地质遗迹的同时,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这一问题,并立足于时代发展,为推动地质公园事业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更多建设性意见。我院学生作为未来旅游与地理相关事业的参与者,应与时俱进,树立正确价值观,增加对世界地质方面的了解,为推动未来各行各业可持续发展作出新一代青年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