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生工作 > 正文

资助育人季|成长篇:“资助育人 筑梦远航”

发布日期:2025-07-02     作者:陈炜妍 谢佳文     点击:

在青春的征途上,总有一些温暖的力量,为怀揣梦想的学子驱散经济阴霾,照亮逐梦之路。让我们走进两位受助学生的成长故事,感受 “资助育人” 政策如何化作翅膀,助他们翱翔天际。

一、高良雯:从“受助”到“自强”的蜕变之旅

出身于普通家庭的高良雯,曾因经济困难对未来感到迷茫。在大学入学前,她主动探究了国家助学贷款、助学金以及勤工助学的相关政策,并成功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入学后,在教师及奖助贷助理的协助下,她获得了国家助学金,并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大三时更成功竞选为勤工助学岗位的负责人。这些资助不仅缓解了她的经济压力,更赋予了她继续求学的勇气。

学院将“扶困”与“扶志”相结合,为她配备了学业导师,提供了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她获得了校级奖学金;通过勤工助学岗位,她掌握了办公技能和项目管理经验;2025年4月,她参加了长沙的见习实践活动,巩固了专业知识,提升了实际操作能力;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活动,使她学会了情绪管理,培养了乐观的心态;同时,她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回馈社会,深刻理解了责任与担当的重要性。

三年来,她的学业成绩一直稳居专业前4名,获得了多项荣誉,积极参与学科竞赛并屡获佳绩,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过150小时。“资助育人”是她黑暗中的明灯,荆棘路上的扶手,未来她将把这份关爱转化为建设社会的力量,用一生去实践感恩之心。

二、杨嘉亿:橘子洲头的风,吹来专业逐梦的光

伫立于橘子洲之巅,青年毛泽东的雕像目光似乎穿越了历史的长河,那一刻,我深刻领悟了“胸怀天下”的真正含义。受国家助学金资助的杨嘉亿,在长沙的实习之旅中,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

在实习之旅中,他被千年岳麓书院的古朴书香所浸润,在指尖轻抚过石碑上斑驳的文字时,首次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根基;漫步于橘子洲之畔,江风所卷起的不仅是湘水的波澜,更是他对广阔世界的向往——“原来课本中的‘诗与远方’,确实需要我们用脚步去探索。”

在实习过程中,他洞察到旅游管理专业的深层魅力:智能导览系统的应用显著提升了景区的管理效率,非遗文创市集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我们并非单纯的‘导游’,而是文化与科技之间的桥梁。” 这一认识使他豁然开朗,并坚定了他的专业信念:“未来,我愿成为连接人与世界的桥梁,让更多人领略祖国山河的壮丽与柔情。”

如今,他正以更加热忱的态度投身于学习之中。他说道,每一次课堂上的专注,都是对这份资助的最好回应;每一次实践中的探索,都是向梦想迈进的一步。“待我真正踏上工作岗位的那一天,我将运用我的专业知识,让更多美景被发现,让更多的故事在风景背后被解读。”

版权所有:韶关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

办公地址:广东省韶关市浈江区大学路韶关学院旅港楼三楼

联系电话:0751-8120241

邮编:51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