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下午,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曾楠教授应邀来校,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及科研骨干作题为“国家级社科课题的申报体会”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薛晓芳主持。曾教授聚焦国家级社科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社科课题申报的核心要点,结合自身的申报经验,从选题策略、论证逻辑和学术创新三个维度分享申报国家级社科课题的宝贵实战经验与策略,为参会教师带来了一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的学术盛宴。
在选题策略方面,曾教授开宗明义指出,选题是项目成功的基石,必须紧扣国家战略需求,同时体现学科特色与个人学术积累的有机结合。她通过“政治认同→特区记忆”的选题迭代案例,强调选题需兼具政策敏锐性与学术创新性。这种将宏观政策导向与微观学术视角相结合的思路,为在场教师提供了极具启发性的示范。针对当前学术热点,曾教授特别提醒要关注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文明标识体系等高频选题领域,但切忌简单跟风,而应寻找差异化的切入点。关于论证逻辑的构建,曾教授提出“三维定位法”:学科定位要精准,理论视野要开阔,问题意识要鲜明。她以党史党建学科为例,说明同一选题在不同学科框架下需要采用截然不同的论证范式。曾教授特别强调研究框架的系统性,建议采用系统论或生成论思维,避免概念模糊或研究范围过窄的常见问题。在讲座现场,她通过对比立项成功与失败的案例,生动演示了如何打造逻辑严密、层次分明的论证链条。学术创新是曾教授重点阐述的第三个维度。她认为,创新不仅体现在观点上,更体现在研究视角和方法的突破,例如将心理学测量方法引入领导干部担当作为研究是行之有效的创新路径。在此,曾教授特别提醒创新性结论必须建立在扎实的文献综述基础上。在格式规范方面,曾教授特别强调细节决定成败。从100克纸张的选用到标点符号的校对,都体现着申请者的学术态度。她指出,参考文献的学科特性往往被忽视,马列学科应注重引用马恩选集和习近平著作等经典文献。
薛晓芳总结指出,此次讲座为我院骨干教师申报国家级社科项目提供了系统性、全面性且有针对性的申报辅导,从科研选题到论证方法到学术积累层层深入,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价值。通过专家辅导和后续一对一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能帮助教师明确申报方向、掌握核心要领。学院将持续推进申报辅导工作,期待在2026年国社科等国家级课题申报中实现质量突破,推动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再上新台阶。

讲座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