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如青,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多年从事英语语言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市级和校级重点科研项目两项、参与各级各类教科研项目多项、指导完成国家级大创项目一项、省级两项;2019年获国家留学基金资助,于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在英国卡迪夫大学访学。在《江苏大学学报》、《江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家》等省级及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主要研究兴趣包括语篇分析、语用学、认知语言学。
1.教育经历
2020年01月-2021年04月:英国卡迪夫大学,访问学者;
2012年09月-2016年06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博士;
2008年02月-2008年07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语言文学,访问学者;
2005年07月-2005年08月:英国爱丁堡大学,培训;
2003年09月-2006年01月: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
1990年09月-1994年06月:湖南科技大学(湘潭师范学院),英语语言文学,学士。
2.工作经历
2010年-至今:韶关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2000年-2009年:韶关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
1994年-2009年:韶关大学,英语系,助教。
3.主要荣誉奖励
[1]韶关学院教书育人先进个人(2016、2017、2021);
[2]韶关学院师德建设先进工作者(2018);
[3]韶关学院第二届优秀教师(2018);
[4]韶关学院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2011、2017)。
4.主持或指导完成教科研项目
[1]主持韶关城市建设与欺诈言语行为的范畴化研究(市级哲学社会科学项目,Z2015015,2015-2018);
[2]主持“欺骗”范畴化的认知参照点研究(校级科研重点项目,SZ2016SK05,2016-2021);
[3]指导互联网+实体经济——新型翻译人才网站建设(国家级创业训练项目,2017-2018);
[4]指导粤语称谓语的调查研究(省级创新训练项目,2017-2018);
[5]指导语言管理论视角下的英汉称谓语研究(省级创新训练项目,2018-2019)。
5.代表性成果
[1]长寿饮食(译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0;
[2]基于语言管理理论的家庭称谓语研究,嘉应学院学报,2019(2);
[3]电子邮件语篇中欺骗范畴化的认知参照点研究,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6;
[4]经典范畴观和现代范畴观在司法实践中的互补,社会科学家, 2015(10);
[5]称谓语的人际功能研究——以社论语篇为例,韶关学院学报, 2012(1);
[6]中美社论中的“我们/WE”---基于批评性视角,江苏大学学报, 2011(7);
[7]社论语篇称谓语的人际意义分析, 语文学刊, 2011(7);
[8]元旦社论标题中的祈使句研究,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9(8);
[9] 从电影《刮痧》透视中美文化差异与冲突---语篇系统观, 电影文学, 2009(15);
[10]《人民日报》元旦社论之体裁分析, 怀化学院学报, 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