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隶属于外国语言文学,主要以英语语言、英语文学、翻译、比较文学与跨文化及国别和区域研究等为学习和研究对象,具有跨学科特点。本专业始于1958年的韶关师范专科学校英语科。1989年更名为韶关大学外语系,2000年学校升本后更名为韶关学院外语系。2006年,该系与大学英语部和语言中心合并,组建了韶关学院外语学院。2019年,韶关学院外语学院更名为韶关学院外国语学院。60多年来,该专业已为社会培养了8,000多名专业人才。
英语专业被列入学校第三批师范专业认证建设专业,英语系积极开展对分课堂教学改革,是全国外语教育对分课堂基地。近几年,专任教师在全国外语微课大赛、教师教学共同体竞赛、青年教师教学大赛、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等比赛中获奖20余人次。学生在广东省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暨“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写作、阅读大赛(广东赛区)、首届“高教社杯”高等学校(本科)“用外语讲中国故事”优秀短视频创意作品征集、广东省本科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等比赛中获奖30余人次。
一、专业定位
本专业以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目标,立足粤北,服务广东,辐射港澳,面向全国。本专业秉持“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理念,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建成区域性基础教育英语师资的摇篮。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扎实英语语言基本功、较强跨文化能力、厚实英语专业知识和必要相关专业知识的英语专业人才和复合型英语人才。毕业生应能适应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熟练运用英语从事英语教育教学和管理、涉外行业、学术研究等相关工作。
三、培养规格
(一)素质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品质,中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人文与科学素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以及学科基本素养。
(二)知识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该掌握英语语言、文学和文化等基础知识,熟悉语言教学相关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历史、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基本情况;熟悉中国语言文化知识,了解我国国情和国际发展动态;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学术规范,以及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三)能力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具备良好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中小学英语学科教学能力、英语文学赏析能力、英汉口笔译能力和跨文化能力;具备良好的思辨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实践能力和一定的研究能力;具有良好的汉语表达能力和一定的第二外语运用能力。
四、课程体系
本专业课程体系采用“类别+模块”的形式进行设置,主要包括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等四大类别,每个类别中分别设置不同的模块课程。
通识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由基础课和拓展课组成。必修课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军事理论与训练、创新创业教育、第二外语等课程;选修课程主要包括提升学生知识素养、道德品质与身心素质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均为必修课程,由语言技能课程和专业知识课程组成。主要包括综合英语、英语语法、英语视听说、英语口语、英语阅读、英语写作、英语演讲与辩论、英汉/汉英笔译、英汉/汉英口译、语言学导论、英语文学导论、跨文化交际、西方文明史、中国文化概要等课程。
专业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由专业知识课程和研究方法课程组成。主要包括语言学、文学、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翻译、国别和区域等专业方向的系列课程。
实践教学环节:包括专业实习、创新创业实践、社会实践活动、国际交流活动和毕业论文(设计)等课程。毕业论文(设计)一般用英语撰写,正文长度一般不少于5,000词,形式可为学术论文、翻译作品、实践报告、调研报告和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
五、师资队伍
(一)师资结构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师队伍年龄、学缘、职称结构合理。现有专任教师37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含校聘副教授)13名,讲师等22人;博士9人,6名在读博士生,博士及在读博士生师资占比40.5%。常年聘请外籍教师3-4人负责英语口语、英语演讲与辩论、第二外语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以及基础教育特级教师和高级教师5人,负责中小学英语教材分析、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解读、英语教学活动设计、英语教学案例分析和班主任工作等课程教学和指导工作。
(二)教师素质
本专业教师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的资格和条件,具有外语语言文学学科或相关学科研究生学历,具有厚实的专业知识,熟悉外语教学与学习的理论和方法,了解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课堂组织与管理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力,以及教学反思和改革能力,具有明确的学术研究方向和研究能力。
六、教学条件
(一)教学设施
教学场地和实践场所在数量和功能上能满足教学需要,并配备专职人员对教学设施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拥有覆盖学习及生活场所的网络系统,具备实施现代化教学的软件和硬件条件。除了一般性的多媒体课室外,近年来学院新建云终端语音室(2间)、翻译实训室(1间)、云终端自主学习室(4间)、体验英语写作实训室(2间)等语言实训室1,000多平方米。
(二)信息资源
学校馆藏纸质图书和报刊300万册以及海量外文电子图书、中外文电子数据库、多媒体学习资源、音频视频资源,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所需,管理规范,共享程度高。
(三)实践教学
具有满足人才培养需要的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条件,拥有校外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5个和校外校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10多个。根据专业特点和需要建设了一批校内专业实验室和实训中心。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建设多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和孵化室等教育平台。
(四)教学经费
教学和科研经费有保障,总量能满足教学需要。年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不低于教育部对本科专业设置的要求。
七、修业年限、毕业标准与学位授予
修业年限:本专业实施弹性修业年限制,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弹性修业年限为三至八年。
毕业标准:按教学计划应修满不低于165学分,毕业论文答辩合格,且在德、体、美、劳等方面达到学校规定的基本要求,方准予毕业。
学位授予:按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修完所有课程并获得规定学分,且达到韶关学院授予学士学位的其他条件,授予文学学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