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业成立于2008年,隶属于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学科基础包括日语语言、日本文学、日本文化、翻译及相关 日本研究,具有跨学科特点。多年来,本专业学生在日语能力考试N1级、N2级、日语专业四级和八级、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等方面以及教师在教学比赛、微课大赛、电子课件大赛、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一、专业定位
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本专业立足粤北、服务广东、辐射港澳、面向全国,秉持 “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理念,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建成粤北三市中学日语师资和日资、外贸企业管理人才的摇篮。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日语基本功和专业知识与能力,较好的日语运用能力,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适应我国对外交流、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涉外行业、日语教育与学术研究需要的日语专业人才和复合型日语人才。
三、培养规格
(一)素质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品质,中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人文与科学素养,合作、敬业、创新精神,以及学科基本素养。
(二)知识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掌握日语语言、文学和文化等基础知识,熟悉日本的历史、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基本情况;了解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专业基础知识,以及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形成跨学科知识结构。
(三)能力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具备日语应用能力、翻译能力、文学赏析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思辨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课程体系
本专业课程体系采用“类别+模块”的形式进行设置,主要包括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等 4 大类别,每个类别中分别设置不同的模块课程。
通识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由基础课和拓展课组成。必修课程一般包括思想政治理论、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军事理论与训练、创新创业教育、第二外语等课程;选修课程一般包括提升学生知识素养、道德品质与身心素质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均为必修课程,由语言技能课程和专业知识课程组成,主要包括基础日语、高级日语、日语会话、日语视听说、日语阅读、日语写作、日汉/汉日笔译理论与实践、日汉/汉日口译理论与实践等课程。
专业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由专业知识课程和研究方法课程组成,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主要包括商务日语、日语演讲与辩论、日语语言学概论、日本文学概论、日本概况、跨文化交际、日本社会与文化专题、学术写作与研究方法课程等。
实践教学环节:开设的课程分为专业实习、创新创业实践、社会实践活动、国际交流活动和毕业论文(设计) 等。毕业论文(设计) 一般用日语撰写,正文长度一般不少于 8,000 词,形式可为学术论文、翻译作品、实践报告、调研报告和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
五、师资队伍
(一)师资结构
本专业教师的年龄、学缘、职称结构合理。现有专任教师 17 人。其中副教授 9 人(含校聘),讲师等8 人,均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其中博士8 人,在读博士 4 人。此外,常年聘请外籍教师 2-3 人。
(二)教师素质
专任教师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的资格和条件,具有日语语言文学学科或相关学科研究生学历,具有厚实的专业知识,熟悉外语教学与学习的理论和方法,了解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具有扎实的日语语言基本功、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课堂组织与管理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力,以及教学反思和改革能力,具有明确的学 术研究方向和研究能力。
六、教学条件
(一)教学设施
教学场地和实践场所在数量和功能上能满足教学需要,并配备专职人员对教学设施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拥有覆盖学习及生活场所的网络系统,具备实施现代化教学的软件和硬件条件。除了一般性的多媒体课室外,近年来学院新建云终 端语音室 ( 2 间 ) 、翻译实训室 ( 1 间 ) 、云终端自主学习室 ( 4 间 ) 、日语活动体验室 1 间,语言实训室 1,000 多平方米。
(二)信息资源
学校馆藏纸质图书和报刊 291 万册以及海量外文电子图书、中外文电子数据库、多媒体学习资源、音频视频资源,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所需,管理规范,共享程度高。
(三)实践教学
具有满足人才培养需要的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条件,拥有国外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 1 个和校外校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 3 个。根据专业特点和需要建设了一批校内专业实验室和实训中心。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建设多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和孵化室等教育平台。
(四)教学经费
教学和科研经费有保障,总量能满足教学需要。年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不低于教育部对本科专业设置的要求。
七、其他重要信息
(一)学科建设:《基础日语3》被评为2021年广东省一流线下本科课程,《基础日语》和《高级日语被评为校级优秀课程。
(二)教学成果:近三年来,日语系教师获省部级教改科研项目7项;获“外教社杯”全国高校日语电子课件大赛二等奖1项;获中国外语微课大赛国家级二等奖1项、优秀奖1项,省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广东省首届课程思政大赛优秀奖1项。
(三)学生表现:近5年获省级大创项目3项,学科竞赛获国家级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优秀奖10项;日语专业四级和专业八级考试过级率超全国平均过级率10%以上。
八、修业年限、毕业标准与学位授予
修业年限:本专业实施弹性修业年限制,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弹性修业年 限为三至八年。
毕业标准:按教学计划应修满不低于 162 学分,毕业论文答辩合格,且在德、体、美等方面达到学校规定的基本要求,方准予毕业。
学位授予:按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修完所有课程并获得规定学分,且达到韶关学院授予学士学位的其他条件,授予文学学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