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业隶属于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主要以国际商务、国际贸易、国际会计、国际金融、跨境电子商务等为学习和研究对象,具有跨学科特点。学科基础包括英语语言学、英语文学、翻译学、跨文化研究,相关学科主要有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政治学等。多年来,本专业学生在商务英语专业四级和八级考试、学科竞赛、就业创业等方面以及教师在教学比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一、专业定位
本专业坚持“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以服务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以满足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各界对高素质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为目标,建立普通高等本科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相结合的新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定位为立足粤北、服务广东、辐射港澳、面向全国,着力培养思想品德好、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备较强英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具有国际视野、人文素养和创新创业精神,熟悉国际商务的通行规则和惯例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相关专业知识,拥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中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熟悉文学、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等相关理论知识,掌握国际商务的基础理论与实务,具备较强的跨文化能力、商务沟通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能适应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外交流与合作需要,能熟练使用英语从事国际商务、国际贸易、跨境电子商务等涉外领域工作。
三、培养规格
(一)素质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中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人文与科学素养、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创新创业意识和学科基本素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商业伦理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知识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掌握英语语言、文学、翻译、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跨文化研究等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商务活动的基本工作内容和运行机制;熟悉商务组织治理结构、战略规划、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相关学科基础;了解我国对外经贸政策法规、国际商务领域的规则和惯例,以及国际商务活动中的相关环境因素。
(三)能力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具有良好的商务英语运用能力和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具有良好的思辨能力、数字化信息素养;具有较好的商务分析、决策和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较强的领导、管理、协调和沟通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汉语表达能力和一定的第二外语运用能力。
四、课程体系
本专业课程体系采用“类别+模块”的形式进行设置,主要包括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等4大类别,每个类别中分别设置不同的模块课程。
通识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由基础课和拓展课组成。必修课程一般包括思想政治理论、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军事理论与训练、创新创业教育、第二外语等课程;选修课程一般包括提升学生知识素养、道德品质与身心素质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均为必修课程,由语言技能课程和专业知识课程组成,主要包括综合商务英语、商务英语视听说、商务英语阅读、英语语音训练、英语演讲与辩论、商务英语写作、商务翻译、西方文明史、中国文化概要等课程。
专业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由专业知识课程和研究方法课程组成,主要包括商务导论、商业伦理、经济学导论(双语)、国际商务导论、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营销概论、管理学导论(双语)、世界经济概论、国际商法导论、跨文化商务交际导论、专业核心技能训练、研究方法与学术写作等专业方向的系列课程。
实践教学环节:开设的课程分为专业实践、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实践、国际交流和论文(设计)等。论文(设计)要求用英语撰写,正文长度一般不少于 5,000 词,形式可为学术论文、翻译作品、实践报告、调研报告和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
五、师资队伍
(一)师资结构
本专业教师的年龄、学缘、职称结构合理。现有专任教师21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讲师等15人;均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其中博士4人,在读博士2人。常年聘请外籍教师2-3人。与广州大洋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展开合作、协同育人,建设“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7位教师获得“跨境电子商务师”证书。与本校商学院和政法学院合作,共享国际贸易、国际商务、国际商法、电子商务等课程师资。
(二)教师素质
专任教师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的资格和条件,具有外语语言文学学科或相关学科研究生学历,具有厚实的专业知识,熟悉外语教学与学习的理论和方法,了解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评价素养、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课堂组织与管理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力,以及教学反思和改革能力,具有明确的学术研究方向和研究能力。
六、教学条件
(一)教学设施
教学场地和实践场所在数量和功能上能满足教学需要,并配备专职人员对教学设施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拥有覆盖学习及生活场所的网络系统,具备实施现代化教学的软件和硬件条件。除了一般性的多媒体课室外,近年来学院新建商务英语实训室(1间)、云终端语音室(2 间)、翻译实训室(1 间)、云终端自主学习室(4 间)、体验英语写作实训室(2 间)等语言实训室1,000多平方米。
(二)信息资源
学校馆藏纸质图书和报刊291 万册以及海量外文电子图书、中外文电子数据库、多媒体学习资源、音频视频资源,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所需,管理规范,共享程度高。
(三)实践教学
具有满足人才培养需要的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条件,拥有校外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 3 个和校外校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10余个。根据专业特点和需要建设了一批校内专业实验室和实训中心。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建设多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和孵化室等教育平台。
(四)教学经费
教学和科研经费有保障,总量能满足教学需要。年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不低于教育部对本科专业设置的要求。
七、其他重要信息
教师教学成果:获省部级教改科研项目7项,获广东省高校(本科)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二等奖1项,广东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1项,中国外语微课大赛国家级三等奖1项,省级三等奖1项;3人获国家级优秀指导教师,7人获省级优秀指导教师。
学生业绩表现:近年来,学生参加外研社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阅读、写作大赛、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全国商务英语知识竞赛、“亿学杯”全国商务英语实践大赛、“学研汇智杯”全国高校商务英语综合能力大赛等学科竞赛,获国家级一等奖6项,国家级二等奖3项;省级一等奖8项、二等奖55项,三等奖23项;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1项,省级3项,校级项目12项,发表论文多篇。商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通过了较全国平均通过率高出20多个百分点。
八、修业年限、毕业标准与学位授予
修业年限:本专业实施弹性修业年限制,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弹性修业年限为三至八年。
毕业标准:按教学计划应修满不低于 171 学分,毕业论文答辩合格,且在德、体、美、劳等方面达到学校规定的基本要求,方准予毕业。
学位授予:按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修完所有课程并获得规定学分,且达到韶关学院授予学士学位的其他条件,授予文学学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