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教学工作

教研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工作 >> 教研活动 >> 正文

教研|韶关学院师范生的第一堂对分课(一)

作者:刘桂芳    发布日期:2024-11-20    浏览次数:

编者按:

韶关学院与广州市新滘中学合作建立了全国第一所对分课堂实习基地。本期四篇推文记录了韶关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专业师范生在新滘中学的教学设计、实践和反思之旅,展示从学生到教师的重要一步。希望通过分享他们的经历,激励更多的师范生探索和实践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韶关学院外国语学院

英语(师范)专业2021级本科

作为韶关学院英语(师范)专业的一名实习生,我有幸踏入了广州市新滘中学——一所对分课堂实验校,开启我的教育实习之旅。在这里,我能够有机会站上讲台,并为九年级学生们呈现了一堂公开课。这一过程,对我而言,是一次极为珍贵的学习和成长经历。

回顾整个过程,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指导老师的悉心帮助以及学生们的热情回应。在这两股力量共同推动下,我穿越迷雾、跨越内心对教学的障碍,收获了满满的教学成就感与感动!

视频:谢慧珊同学在授课中

1.设计课件:挑战与机遇

在准备公开课的过程中,我面临了诸多挑战。从课程内容的设计到教学方法的选择,每一步都充满了未知。然而,我有幸得到了多位极其负责任且经验丰富的专家老师悉心指导,他们是新滘中学的刘晓华老师、许红春级长、区花英主任、韶关学院的刘桂芳老师和复旦大学的张学新教授。

他们通过线上线下的迭代式教研,耐心地听我讲述我的初步构想,从专业角度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这是一个“设计课程-试讲磨课-迭代再授课”的过程。所以,我及时知道了自己需要改进什么,也基于诊断结果,采取措施,提升教学。我在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上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我负责讲授的是九年级语法课“让步状语从句”,面对的是成绩中等的学生群体。起初,我的想法是通过视频导入本课主题,随后进行四元流程,最后通过创作名言来深化理解、升华课堂。我把课件第一稿发给了我在新滘中学的指导老师刘晓华,她提醒我抓住教学目标、练习要多样化,我意识到了课件还有许多不足。接着,在韶关学院的实习指导老师刘桂芳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如何创设情境来导入课堂,利用“课堂进度条”合理安排对分课堂的环节,我的思路更加清晰。

同时,刘老师也提出,让学生“创作名言”的学习任务比较难,让我从学生的能力和状态去考虑,设计贴合学生的学习情况的任务。在我设置好情境后,许红春级长提供了利用新闻事件作为课堂导入的生动案例,所以我是使用“哈尔滨拉了三大卡车雪来广州”的新闻,更加形象生动地导入课堂。张学新教授建议我简化对分轮数,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学习。这时,我的教学目标及设计按照新课标“英语学习活动观”来清晰设计,分为: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个模块,并用对分四元流程来组织。

2.试讲磨课:问题与提升

在试讲阶段,指导老师们细致入微地指出了我在语言表达、节奏控制、师生互动等方面的不足,并亲自示范,教会我如何使用更加简练的语言来表达,并营造一个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

区花英主任指出我在精讲部分的语言不够精练,并建议我在“迁移创新环节”中专注于本课的知识目标,删减非必要内容。课后我也把我的试课视频发给刘桂芳老师,刘老师对我讲课视频进行了全程回顾,给予十分详细的指导。她告诉我:“简短的导入,可以介绍主题,创设情境,以便增加学生对学习的期待,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但是,进入系统性的知识精讲的核心环节,教师要减少互动频率,甚至避免互动,防止知识传递的碎片化。”她帮我整合了精讲内容。

老师们的指导让我十分受益,原来教学是如此讲究,不仅要注重合理的教学目标,也要让教学内容、讲授方法遵循“最近发展区”。正是有了她们的悉心指导,我才能够在正式公开课时,更加自信从容地面对学生,将知识准确无误地传递出来、促进学生们有效学习。我仿佛跟老师一起,为语法课的学习编了一支循序渐进的“集体舞”。

3.迭代再授课:学生与反馈

如果说老师们是我成长背后的坚实后盾,那么学生们的热烈反馈则是我前进道路上的强大动力。

教育正在根据未来社会需要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终身发展及正确的价值观、品格和能力。在公开课上,我不是课堂的绝对权威,也发挥引导、激励和示范的作用,给实践性学习、深度思考创造空间,我深切感受到了学生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课堂的尊重。他们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讨论,对于提出的问题,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都积极回应。特别是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展现出极高的热情和创造力,他们的参与不仅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教学相长的乐趣。

最让我惊喜的是课堂最后的对分“亮考帮”环节。学生们不仅有能力自主总结,提出本课关键问题,甚至有同伴回应提问,拓展知识。同学们听后自发地鼓起了热烈的掌声,还点头赞同。此情此景,是对我最大的鼓励和支持!这是从传统课堂的教师单向提问,转向多主体交互、多轮次问答的、师生和生生互动,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这次公开课不仅是一次教学实践的尝试,更是一次自我成长与蜕变的旅程。指导老师的无私奉献、学生的真诚反馈,让我看到了教育的力量。课堂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触碰与成长的陪伴。

通过这次公开课,我深刻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与使命,也更加坚定了自己投身教育事业的决心。未来,我将继续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不断探索和实践高效、有趣的教学方法,以期在教育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为更多学生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此,我要感谢指导老师们的悉心栽培,感谢学生们的热情配合。是你们让我相信:只要心怀热爱,勇于尝试,每一个挑战都能成为通往成功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