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教学工作

教研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工作 >> 教研活动 >> 正文

教研|韶关学院师范生的第一堂对分课(三)

作者:刘桂芳    发布日期:2024-11-28    浏览次数:

编者按:

韶关学院与广州市新滘中学合作建立了全国第一所对分课堂实习基地。本期四篇推文记录了韶关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专业师范生在新滘中学的教学设计、实践和反思之旅,展示从学生到教师的重要一步。希望通过分享他们的经历,激励更多的师范生探索和实践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韶关学院外国语学院

英语(师范)专业21级本科

2024年10月28日,我接到了一项重要任务:预计于11月11日进行实习生公开汇报课。这是我在实习期的第二次上课机会,更是一次宝贵的成长经历。自接到通知之日起,我便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准备工作。

1.课题选择与准备

我选择了与实习学校教学进度匹配的内容——沪教版九年级上册Unit 5. Action, Reading: Surprises at the studio。

我研读教材,分析语篇,完成课本练习,并阅读教学参考书,以及我的指导老师许春红级长提供的教学资料。在这个阶段,我对语篇有了初步的整体理解,教学目标主要设定在这两点:(1)教授与跟语篇主题有关的重点词汇;(2)引导学生理解语篇故事的发展脉络,并做细节阅读和探究。

为了汲取灵感,我还参考了广州共享课堂的线上课程,我对语篇的思想价值有了一些思考,也在脑海中形成了自己的备课思路。随后,我开始搜集图片、视频等辅助素材,着手制作课件。因此,基于教学目标的逆向设计,我完成了第一稿课件。

2. 课件初稿与反馈

11月5日,我把第一稿的课件提交给指导老师许红春级长审阅。许老师严谨认真地指出课件配色问题、文字修改等,她提醒我:“作为教师,细节上不能马虎,不然学生在学习上也会应付过去算了。”这句话对我是一个很大的警醒。

在教学设计上,许老师提出了三点宝贵的意见:

(1)教学设计需明确,便于培养学科素养、设计教学过程;

(2)预计教学各环节所需要的时间;

(3)鉴于本次汇报课为阅读课,把握好教学重点,区分单词教学和语篇教学的主次。

3. 课件调整与迭代

11月6日,韶关学院的实习指导老师刘桂芳组织我进行迭代式教研,在结构逻辑、导入活动、视觉布局等方面做了调整。

首先,刘老师看过我的教学思路和课件,认为课件设计上认真,内容丰富;但是,处处重点的细节式讲授,也会让课堂失去重点。此外,导入环节的quiz show视频及提问,老师认为过难,让导入冗长,偏离教学目标。刘老师删除视频,简化导入,单词以组块(chunking)的方式呈现,并且要少而精,突出与本课话题相关的重点单词和短语。

她向我传递的信息是:要完全地站在学生的学情和感受,去设想教学的每一步,力求尽快导入主题,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任务也要设计得合乎情理,帮助学生有信心地去完成任务。

我以前单纯认为,视频资料的图像模态和声音模态能够创造沉浸式语言环境,增加语言输入,也尽量找来丰富的资料;殊不知,不符目标和学情的资料拓展,也可能给学生增加额外负担,甚至影响学习信心。

4. 匆忙试课与反思

11月7号,正当我在实习学校修改课件时,刘老师希望我当天就试一次课。

于是,我匆忙改好第二稿课件,打印学案。许红春级长帮助我借来了试课的班,这是平行班邹老师的班。这时,我还没有完整地将课件演练一遍,对课堂的速度掌控没有把握,也不熟悉该班同学。

我提前五分钟走进教室,与学生们表明来意,一开场,我就表现了明显的慌张。

上课开始,在导入部分我相对顺利。但是,比较严重的问题,发生在第一个独学任务——泛读。学生们的完成情况不太好,大部分同学没有完成任务。这是因为这个任务涵盖的问题链过多,例如,学生需要寻找该篇文章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整个事件情节的概括,这要求学生需要阅读完整一篇文章才能找全信息。

在我完成试课后,观摩了课堂的邹老师温和地鼓励安慰我。她肯定我的设计,也解释说:这个班上课不常采用讨论形式,所以大部分同学讨论不积极的情况也是正常的。邹老师给出以下的建议:

(1)在进课室班级之前,观察课室的环境,看看需不需要调整灯光,以便学生清楚地看到教学课件;

(2)课件的字号需要调整放大;

(3)指令语更加清晰,帮助学生在做任务的过程中更加清楚自己所需要阅读的任务;

(4)考虑到学情薄弱,两个独学任务应该进一步简化出题形式,降低难度,比如换成选择题,让学生在打乱的选项中选出对应的情节。

这一次试课,让我真正地落地学生、回归学生,而不是沉浸在自己对学生的幻想中。

5. 进一步把握重点与完善

11月8日、9日,我精讲语篇的框架梗概,调整独学任务,主要将目光放在前一半课文的分析(调低教学目标),把握住这节40分钟课的教学重点。这一次课件的制作,我是写好了教学过程,再开始修改课件的,显然,我的思路逐渐清晰起来了。11月10日,刘老师继续与我进行磨课,课件也磨出了第五稿。

6. 汇报课与成长

11月11日顺利进行了汇报课。整体来说,我这一节课上得很开心,因为我渐渐进入状态,对对分模式的授课有了初次尝试!本次汇报课我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在学生独学前,我需要确保学生理解任务,他们知道将要做什么,必要时我可以用中文解释任务。

尽管在教学设计中标注好了每一部分的时间,也在课件中做好了定时设置,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应该根据学生实际完成任务的情况,做灵活的调整。

到此,我再次深刻地认识到,对分教学的起点和归宿,都在学生。理论知识要运用到实际情况中,唯有参与实操教学,才能做到真实的思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新手教师初成长阶段,指导老师们鼓励我只管去做,放心犯错,一切都是成就我们的过程。在此我衷心感谢各位老师对我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