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韶关学院与广州市新滘中学合作建立了全国第一所对分课堂实习基地。本期四篇推文记录了韶关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专业师范生在新滘中学的教学设计、实践和反思之旅,展示从学生到教师的重要一步。希望通过分享他们的经历,激励更多的师范生探索和实践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实习之前,我心中充满了好奇与期待,我很想知道:对分课堂这样一种美好的教学模式,可以如何在中学英语学科中开展呢?在阅读课和语法课中如何开展对分教学,这更是我思考很久也没有琢磨清楚的问题。
独学不成,不妨向同伴请教、讨论、学习!
11月11日是我所在实习学校广州新滘中学的实习生公开课日。我有幸以“观课者”的身份,亲身参与到了对分教学的课堂之中,体验这一教学模式的魅力。看来,我心中思考的问题,很有希望在今天的观课中得到启发、被解答!
1.第一节,阅读对分课
我首先聆听的是泽宜同学的阅读对分课,讲的是九年级上册Unit 5 Action! Surprises at the Studio。上课伊始,泽宜与同学们交流自己闲时的兴趣爱好,巧妙激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并自然过渡到本课主题。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泽宜采用了多轮对分的教学模式,这是我之前没有想到过的思路。在第一轮对分中,泽宜精讲、带读了与语篇相关的名词(例如cameraman,studio,host等),随后学生独立完成pre-reading部分的学习。第二轮对分则聚焦文章内容框架的讲解,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清晰的支架,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这篇文章的情节内容,为后续的学生独学提供指引与支持。
纵观全课,泽宜全英授课、流畅表达、教态大方,展现了她卓越的实习教师素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2. 第二节,语法对分课
第二节课是慧珊同学的语法对分课,内容是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语法——由although和though引导的让步状语从句。
慧珊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了两轮对分模式。第一轮对分,体现新课标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学习理解”和“应用实践”。老师通过“北雪南运”的新闻分享和视频,引导同学们关注although和though引导的让步状语从句。尽管视频播放遇到问题,但老师迅速调整,直接提炼关键句子并进行精讲。学生随后独立完成练习。
我发现教学设计中十分重要的细节:在任务中,老师有给出第一题的“示范答案”,帮助学生在其它题目中迁移应用。
我想象:对于已经掌握让步状语从句的同学,他们看了示范后会对造句练习更加有信心,也许他们心想:“嗯,和我想的一样,看来我是对的!”;同时,对于还没有掌握知识的同学来说,他们也能仿照第一题的造句,尝试模仿,并将剩下题目完成。教师精讲顺利,独学难度适宜,后续的小组讨论、全班对话也都环环相扣,十分顺畅地进行下去了。
这时进入到第二轮对分,对应的学习层次已经是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迁移创新”。学生需要迁移今天所学的知识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任务。
慧珊娓娓道来:这个“难题”任务来自一位九年级朋友Jim的来信,他在信中说,虽然努力学习,但仍在期中考试中失败了。慧珊给出清晰的指令:请同学们分别用although和though的两句话来安慰Jim。
我觉得这样一个把知识迁移到生活、解决生活难题的任务设计非常好,因为朋友遭遇失败、陷入困境,小伙伴们在情感上自然会十分愿意安慰和尝试帮助,因此也有了运用让步状语从句的动力。
当一些比较腼腆的小组代表在独学、讨论后,被老师抽到上台分享上时,慧珊亲切地鼓励他们,每一个被抽查发言的同学都顺利地完成了展现与分享!同学们纷纷不由自主地给予掌声;这场景,对于在课室后听课的老师来说,也是十分动人的情景。
课堂进入尾声,最后一个环节是“Let’s summarize(我们一起来总结)!”。这是基于“亮闪闪”与“帮帮我”结构的反思。独学后,慧珊随机点了一名坐在课室后排的男生,请他分享本课“亮闪闪”,他表示,他的“亮闪闪”便是本课的学习重点,关于although和though的语法知识与用法。而另一位同学则问出了本节课的关键问题:“although和though到底是不是一样的,二者之间是否存有区别?”这个提问引起了班上许多同学的思考。当老师请问哪位同学可以回答时,来自另一个小组的女生在座位上回答,甚至对该问题进行了拓展式的解答。老师对其给予了肯定,并为该问题进行了更为准确的解答。本课画上圆满句号。
课后,慧珊向我透露,今天参与公开课的班级,可能在年级中的整体表现并不是最为突出的。但是,慧珊展现的充分准备、实习教师素养、学生在课堂上的充分参与,都让我再次感受到对分课堂的魅力。
这是面向全体学生、创造公平教育的健康课堂。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交流和学习的空间,共同取得学习上进步与成就的机会。这堂观摩课,激励我更加积极地去思考对分,实践对分,希望未来我也能成为一名熟练运用对分教学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