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于2025年5月22日下午邀请Neelakandan Chandrasekaran博士在C201会议室开展第二场人工智能外语教学与研究工作坊活动。本次活动以“利用人工智能工具提高研究和教学效果”为主题,通过沉浸式实验课程,助力教育工作者掌握前沿AI技术,推动学术创新与教学优化。

活动中,教师们深入体验了多款专为学术研究设计的人工智能工具,涵盖文献综述、论文结构优化、参考文献管理及研究问题提炼等场景。实践环节显示,AI工具可大幅缩短研究准备时间,使学者更聚焦于核心分析与内容创作。
工作坊重点演示了AI驱动的思维导图应用。教师通过AI工具将研究论文结构可视化,精准关联目标、方法与变量;同时,借助概念图将复杂知识点转化为学生易理解的视觉化内容。这种工具不仅提升了研究规划效率,还增强了课堂互动效果,受到广泛好评。
活动中,教师利用AI摘要工具将学术文献浓缩为简洁文本,并通过文本转语音技术生成播客式音频。这一创新展示了AI如何支持多场景学习:学生可在通勤中复习知识,教师可为不同学习需求者提供灵活资源,音频辅助工具更显著提升了课堂参与度。
工作坊特别设置协作环节,鼓励教师分享AI工具应用案例,并针对学科差异探讨定制解决方案。跨领域交流激发了关于“AI副驾驶”角色的讨论——如何在研究中借助AI加速进程、优化表达,并在教学中实现个性化支持。
活动结束后,教师们普遍对AI融入学术工作展现出强烈信心。多位教师强调,AI不仅是效率工具,更是推动教育创新的催化剂。此次课程不仅深化了技术实践能力,更在高校教师群体中播下了创新思维的种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