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传媒学院的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韶关师专中文科,1978年韶关师专复办后改设中文系,1989年韶关师专与韶关大学合并为新的韶关大学,随即成立韶关大学中文系,2000年韶关大学与韶关教育学院合并为韶关学院并升为本科高校,同时成立韶关学院中文系。2004年中文系改名文学院,2019年成立文学与传媒学院。
一、专业优势突出
学院现设汉语言文学、新闻学、秘书学三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1241余人。(在校生人数截止至2024年5月)
专业 | 优势 |
汉语言文学 | 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
新闻学 | 热门就业专业 韶关市委宣传部与韶关学院共建专业 |
秘书学 | 新办热门就业专业 |
二、师资力量雄厚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3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0人。学院现有广东省“特支计划”专家1人,广东省“扬帆计划”青年博士2人,南粤优秀教师1人,享受韶关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另有韶关市“育鹰工程”培养对象3人,“雏鹰工程”培养对象2人。
近年来,教师获省级教学成果等荣誉多项,科研、教研项目5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数据截止至2023年4月)
三、教学资源丰富
汉语言文学专业与韶关市文联合办有“文学创作实验班”,与韶关市“书协”合建有书法创作研究基地。《汉字书法训练》《教师口才训练》系广东省一流课程。
学院的“禅宗研究”是韶关市首批市校共建重点学科,“古代文学”是连续四届校重点学科。挂靠学院的“禅宗文化研究中心”是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暨广东省社科研究基地。
学院建有汉字与书法实训室、板书训练长廊、教师口才实训室、秘书会务实训室、新媒体4K数字非线性编辑室、数字影音作品制作室、地方特色文化新媒体传播室等实验实训室。另设有1个文献资料室。
四、学生发展良好
学院结合专业特色,重点培养学生“两写一讲”技能,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良好社区环境等举措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毕业生,学院自2019年以来连续4年高质量就业排名全校前列,其中2023届汉语言文学专业考研、考公、考编率达到48.6%。
在课余文体活动方面,设立了演讲辩论协会、艺术团、书法协会等5个学生社团,每年举办“123666”工程。近年来学生共获得国家级专业竞赛奖20余项,省级各类竞赛奖2000多项。学院团委被评为广东省五四红旗团委、韶关市五四红旗团委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