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学院之基、人才培养之本、学院发展之源,是推动学院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的第一资源。为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根据《韶关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要求和学院各项事业发展的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期间教师队伍建设回顾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
1.教师队伍规模进一步扩大,结构明显改善
“十三五”期间,学院共引进教师17人,其中博士9人、硕士1人、辅导员4人、韶师分流3人;3人晋升教授、12人晋升副高职称。学院现有教师69人(含辅导员7人),专任教师62人中有教授5人、副高职称22人,博士17人、具有海外留学和进修经历的教师12人、有广东省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1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5人、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1人、南粤优秀教师1人,专任教师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如下表:
表1信息工程学院专任教师职称结构图
专任教师人数 | 正高 | 副高 | 讲师 | 助教 |
62 | 5 | 22 | 34 | 1 |
比例(%) | 8.06% | 35.48% | 54.84% | 1.61% |
信息工程学院专任教师学历、学位结构图
专任教师人数 | 博士 | 硕士 | 大学本科 |
62 | 17 | 38 | 7 |
比例(%) | 27.42% | 61.29% | 11.29% |
信息工程学院专任教师年龄结构图
专任教师人数 | 30岁以下 | 31~40岁 | 41~50岁 | 51~60岁 | 平均年龄 |
62 | 3 | 17 | 28 | 14 | 44.26 |
比例(%) | 4.84% | 27.42% | 45.16% | 22.58% |
2.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
(1)“创新型软件工程师培养教学团队”获省级教学团队优秀项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师团队为学校首批创建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2)教师新增主持省级及以上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8项,“国际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信息类专业‘全场景沉浸’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获2019年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18年获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被确立为广东省“冲补强”重点学科和广东省重点特色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获校市共建重点学科;获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广东省高校粤北信息与电子技术工程开发中心。教师新增主持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9项。
二、发展目标与任务
根据学校发展目标和学院已有基础,“十四五”期间,学院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是:
(一)发展目标
1.教师队伍规模满足办学需要
按普通高等教育在校学生规模稳定在2100人,生师比18:1,70%配备在职专任教师、30%返聘外聘教师进行规划,到2025年,生师比科学合理,专任教师总量满足教育教学需要,专任教师达82人,返聘外聘教师35人。
2.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
培养或引进教授4-5人,教授比例达12%,引进或培养博士14-15人,博士比例达40%,中青年专任教师中“双师双能”教师比例达到60%,具有国(境)外学习工作经历的人数达15人;教师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进一步改善,国际化水平明显提高。
3.教师队伍素质明显增强
学院教师普遍具有高尚的师德品行,先进的教育理念,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的能力,适应学院发展需要。到2025年,汇聚2-3名在省内同类院校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专业带头人和领军人才,培育一个具有较高水平的创新团队和5-8名学术或教学骨干。
(二)主要任务与举措
1.进一步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
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机制,拓宽人才引进视野,锁定目标、主动出击,重点引进优秀博士、学科带头人、急需的高水平教授和具有行业、企业工作经历,实践经验丰富的副高及以上职称人员,为推动学科专业发展,申办硕士点奠定人才基础。
“十四五”期间,力争引进高水平教授2-3人,博士9-10人,学科带头人1-2人,学术骨干3-4人。
2.扎实做好在职教师培养工作
根据学科、专业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大在职教师博士培养力度。鼓励和支持教师在职到国内外重点大学、研究机构攻读博士。进一步推进“双师双能”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实践能力、服务社会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加强中青年教师职业发展指导,使青年教师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水平、教学能力和职业技能;加大骨干教师国(境)外培训力度,支持教师开展国际科研合作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进一步开拓教师视野,定期聘请专家来校讲学,推进高水平的合作研究。
“十四五”期间,力争培养高水平教授2-3人,博士6-7人,学科带头人1-2人,学术骨干2-3人。中青年专任教师中“双师双能”教师比例达到60%,具有国(境)外学习工作经历的人数达15人。
3.精心培育教学、科研创新团队
围绕学院重点学科、申硕点、一流本科专业、特色专业和平台、基地等项目的建设,结合地方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选拔具有潜力的教学团队、科研创新团队、学术骨干、教学骨干进行重点扶持和培育。形成以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为核心,结构优化的科研、教学创新团队,并带动一批优秀青年教师成长。
“十四五”期间,力争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创新团队1个。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
坚持以人为本、党管人才原则,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事关学院发展全局的战略地位,成立学院教师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加强统筹协调,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把教师队伍建设任务落实到每个专业、学科,确保教师队伍建设各项任务如期实现。
(二)加强经费保障
在学院每年的专项资金中,安排适当的经费,用于支持老师参加学术会议、国内进修和培训、国(境)外进修和“双师双能”型师资培养。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切实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引导教师树立以德育人、以德治教的观念,形成良好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宣传、表彰师德先进集体和个人,弘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道德,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品德高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教师队伍。
(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环境
充分发挥教师在办学中的主体作用,以发展事业的宽阔空间、适当的待遇、真诚的感情、公平公正的人才成长环境造就人才、吸引人才;对学院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要优先在实验设备、办公条件等方面予以保障。
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学院、ICT学院)
2020年06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