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设置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本科生教育 · 专业设置 · 正文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日期:2022-05-09  发布人:李文全  点击数:

(一)专业定位

韶关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设立于2020年9月。自设立以来,坚持立德树人、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为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学生能够融合计算机、通信和自动控制等技术,解决面向领域应用的大数据技术专门人才,培养的学生具有数据采集并进行大数据获取、清洗、管理与分析等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满足广东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大数据人才的需求。

本专业依托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教育部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教育部信息技术类人才培养创新创业平台等国家级基地和平台,强化应用、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开展以大数据核心技术、云计算、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为重点的基础理论和工程素质教育,重点突出教学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将科研引入教学,强化应用、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开展以大数据核心技术为重点的基础理论和工程素质教育,并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等多方面努力,为国家培养亟需的大数据优秀人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符合国家战略及广东省大数据产业发展需求,具备一定的数理基础及扎实的编程基础,以及大数据基础知识与技能,熟练掌握大数据采集、预处理、存储、处理、分析、应用技术,能够运用大数据思维、模型和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大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系统研发、系统测试、运维管理等工作。

学生毕业5年后预期目标可以归纳为以下:(1)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具备社会责任感,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人文素养,知晓行业技术标准和政策法规,坚守职业道德与职业操守;(2)培养学生具备较好的数理基础,熟练掌握数据挖掘、分析、建模等原理及工具使用,能对多种数据源进行数据挖掘、深度分析、数据建模及有效评估,并能向行业提供有效的分析报告,为行业运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3)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沟通与协调能力,具备组织与实施大数据项目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胜任大数据研发、技术支持、产品营销等部门的管理工作,成为单位骨干。(4)培养学生能够跟踪并适应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发展,具备较强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能够运用现代工具从事大数据领域的设计与开发,负责完成一个以上大数据关键技术的方案设计和研发工作,成长为大数据分析师、大数据研发工程师等;(5)培养学生具有全球化意识和国际视野,拥有自主的、终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能够通过自主学习持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适应环境变化和社会发展。

(三)培养规格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本科专业学制4年,最低修满163学分。经过四年的系统学习,本专业学生在毕业时可达成以下毕业要求:

(1)思想政治素质: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运用工程知识的能力: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大数据复杂工程问题。

(3)分析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数据科学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4)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的能力:能够设计针对大数据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组件或模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5)研究的能力:能够基于数据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软件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需求分析、设计与开发、原型验证,并通过测试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6)使用现代工具的能力:能够对复杂智能系统,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7)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数据科学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大数据领域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 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8)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大数据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9)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10)个人和团队合作的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1)沟通的能力:能够就大数据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2)项目管理的能力:理解并掌握大数据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3)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能够通过自主学习适应新经济发展的需要。

(四)课程体系

本专业课程设置遵循“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原则,学生培养突出大数据工程实践能力和严谨科学态度,课程体系设置参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要求,强调学生工程素养、工程设计及工程运营管理能力的培养,强调综合与实践、培养创新能力与意识。本专业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类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含毕业论文)四个部分。本专业所有开设课程的总学分为184.5学分,其中必修课学分127.5学分、选修课学分57学分。

专业必修课程由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组成,主要包括多元统计分析与R语言建模、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NoSQL数据库、Python程序设计、数据采集技术、大数据导论、大数据分析技术、数据可视化等。

专业选修课程主要包括人工智能、分布式计算原理及应用、机器学习、数据可视化、数值分析与matlab、信息安全技术等系列课程。

实践教学环节包括专业实践课程、专业实习实训、创新创业实践、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等。

毕业标准最低总学分为163学分,其中必修课学分121.5学分、选修课学分41.5学分。

(五)师资队伍

本专业专任教师13人,其中,博士4人,硕士6人;教授2人,副高以上职称6人。省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1人。

(六)教学条件

学院实验中心面积7000平方米,设备总值5500万元。拥有教育部ICT创新基地、广东省智能感知与大数据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信息技术示范性产业学院、省信息科学与技术协同育人平台、省工程技术开发中心、省教学型重点实验室、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

学院投入600余万元,建立了云平台和云实验室,平台拥有高性能浪潮服务器12台,磁盘阵列存储系统超100T,终端客户机400余台,桌面虚拟化平台、云管理软件等,占地1000余平方,可供教学、科研、软件开发使用,在校园内均可接入,共享其GPU的计算服务及存储系统的存储资源。2021年建成了大数据实训平台,该平台总投资150余万元,平台包括大数据底层主机8台,数据中心汇聚交换机2台、大数据实训和科研管理平台、数据中心接入交换机2台等设备。该平台包括实验平台系统、职业路径系统、教学管理中心、大数据竞赛系统、态势展示系统、项目路径系统、算法集系统、数据集系统、个人中心系统、学习进度管理系统等子系统,同时包括近20门课程的实验与实训课程资源包。保障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实践与实习的教学需求。

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韶关市分公司、深圳市志威创联实业有限公司、广州粤嵌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广州市保伦电子有限公司、南京嘉环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建立了10个稳定的教学实践基地,保障学生实习顺利开展。

(七)其他重要信息

1、学科建设

2020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是“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韶关大数据中心集群”建设专业。

2、教学成果

获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教师主持省级及以上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1项、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5项。

3、学生表现

专业在读学生总数209人, 近三年,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省级及以上奖励22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4项、国家级二等奖5项、省一等奖1项;2018年以来学生参与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项,横向项目4项,2020年以来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立项国家级1项。


版权所有:韶关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院长信箱:miaodecheng@sgu.edu.cn

书记信箱:369339470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