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7毕业生就业概况
我院2017届毕业生的就业呈现一多,两好,三高的特点。
1、毕业生人数多。我院共有2017届毕业生488人(其中本科生459人,专科生29人),占全校毕业生总数(7750人)的6.3%。
2、就业区域好、就业层次好。
①就业区域好。我院2017届参加就业的480名毕业生中,79.2%在以广州、深圳为主的珠三角地区就业。
②就业层次好。9.8%的毕业生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大中型国有企业就业;3人成功创业;专科29名毕业生中,58.62%的学生出国升学(17名)。
3、就业率高、专业对口率高、薪酬水平高。
我院2017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8.13%,高于全省、全校平均水平,其中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学生的就业率达到了100%。
我院2017届毕业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为74.17%,其中本科专业学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为74.12%,专科专业学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为75%。
我院2017届毕业生平均薪酬高居全校各专业榜首(4579)。其中最高起薪达10000元。
二、以学生为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全面推进内涵建设
学院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一中心,发挥国家发展战略和学校支持重视的双重优势,积极与政府、行业、企业在专业建设、师资培训、人才培养等方面广泛开展合作,做“强”、做“特”学科专业。在培养学生良好职业能力的同时,注重拓展丰富学生胜任岗位需要的综合素质和进一步提升发展的能力,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
1、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我院的五个本科专业均为教育部确定的新工科专业。学院根据国家互联网+发展战略和国家新型产业的发展要求,主动听取政府主管部门、行业专家和同行的意见,重新对人才培养的核心能力进行定义和明确;结合自身办学特色,以适应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岗位的需要为原则,调整和设置专业,形成合理的专业结构和布局;根据核心能力培养的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充分体现IT产业的特征,使学院培养的人才与行业企业的需求不错位、不滞后、不离散,能满足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找准定位,提高社会认同度。
2、充分依托企业优质资源,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在办学的功能定位上依托深圳软件园、广州天河软件园、韶关数谷,主动融人IT企业发展的价值链,多途径、全方位深人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办学模式。
一是以工学结合为切人点,组建校企结合的行业学院。学院积极探索学生工程开发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使教学工作和行业企业建立紧密联系,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方案设计、课程改革、教材建设、实训实习等方面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从而使人才培养工作更贴近生产实际,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切合度。
二是在全校率先开展双师型队伍建设。学院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和企业生产实际,开展科研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具体技术问题,同时促进教师工程开发能力的提高。
三是建立实训基地群。学院先后与企业建立“韶关学院--长沙中软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实践中心”、“韶关学院—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等13个国家级、省级实训基地,为学生的实践应用提供了优良的条件。
3、鼓励学生创新创业
为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育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学院构建了“一系一竞赛”的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机制。为此,学院先后成立了“创想工作室”等四个学生专业社团,设立了6个创新实验室,并指定富有经验的资深教师担任导师。在过去的一年,取得丰硕的成果。我院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共获得国家级奖项18项,省级奖项25项。学生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上,获得校级立项7项,省级立项6项,国家级1项。7名学生考取软件设计工程师(中级),3名学生成功创业,陈正铭老师指导的团队组建的“韶关市艾悉逖(t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公司”获鑫金汇创业奖。
三、精准指导,用心服务
1、坚持四年不断线的思想引导
一是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从入学之初,学院就邀请著名IT企业的CEO和项目经理给学生讲企业文化、IT产业的发展趋势、岗位需求、岗位技术能力需求,引导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通过个性分析、经验交流、典型示范等形式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确立学习目标,规划职业方向。
二是引导学生加强能力提升。在学生进入三年级后,学院通过专题动员会,引导学生通过科研、学科竞赛、考证、GYB、SYB创业训练等途径提升其创新创业的能力,不断强化学生的竟也竞争力。
三是强化就业指导。学院从心理、政策、技巧三个方面引导毕业生做好就业准备。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制订措施帮助学生考研,动员学生参军、报考公务员。近年来,我院毕业生考研录取、参军、自主创业的比例不断提高;与其他学院相比,我院毕业生就业层次始终保持较高的层次。
2、为提升学生就业质量创造有利条件
一是学院在场地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为学生就业工作配置了专门的场所。同时还提供专项的经费和必要的设施。
二是充分利用行业资源优势,引进区域经济发展较好的、符合学校人才培养要求的企业,开展就业宣讲和远程招聘,为学生就业提供便利,精准引导学生就业。
3、点面结合,指导学生就业
一是认真组织毕业生就业指导课。学工办按照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部署和要求,分专题从心理、政策、求职技巧三个方面对全体毕业学生进行辅导。
二是有针对贫困学生和就业困难学生开展就业指导。我院制定了《毕业生实习半月跟踪报告制度》。从实习开始,就掌握学生的实习岗位、专业是否对口,从而对就业困难的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同时,通过召开家庭贫困学生座谈会,了解他们在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供必要的帮助。2017届毕业生中就业困难的毕业生就业率达100%。
4、加强就业服务工作
学院建立了校友信息库和招聘企业信息库,通过现代通讯平台与网络新媒体(QQ群、微信),及时向毕业生发布企业招聘信息;针对就业困难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专门开展就业帮扶;及时指导学生做好就业协议签订、档案户口迁移和报到等工作。
以上,是我院在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一些做法,仍有很多的不足,恳请大家给予批评指正。今后,我院将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学校各职能部门(就业指导中心)的具体指导下,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努力加强内涵建设,为社会经济发展输送更多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