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校粤北信息与电子技术工程开发中心,是由韶关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牵头组建的中心,该中心成立于2010年,2017年获广东省普通高校工程技术开发中心。
一、建设目标
建一流的设施,育卓越的团队,出优秀的成果,创良好的效益。建设期满,工程中心固定资产总值达2480万;智慧农业大数据服务平台能为粤北农业提供优质的农业大数据服务;新增机器人技术研究室、IC电路设计室、微波技术实验室;科研队伍实力显著增强,拥有博士学位20人以上,教授6~8名;力争国家级科研项目1-2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各级各类科研经费总量超500万元,获得授权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20项,发表核心期刊及以上科研论文60篇以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工程训练体系建立完善,学生的工程训练强度翻一番。
二、建设成效(2017-2021年)
1.队伍建设成果
中心现有成员40人,其中教授11人,副高职称23人,博士25人;有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1人、“全球高被引科学家”1人、省扬帆计划人才1人、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2人、韶关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5人、享受韶关市市政府特殊津贴人才3人。
2.科研成果
建设期间,中心成员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新增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主持市厅级项目17项、横向项目13项,新增科研项目经费660多万元。获得专利授权17项、软件著作权80项,成果转化7项;中心主要成员公开发表SCI收录论文65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3的论文22篇,高被引用论文10篇。
3.条件建设
在建设周期,投入1194余万元,用于改善教学科研条件。新建PCB电路板实验室、SMT贴片实验室、THT元件焊接实训实验室、电路板测试实验室、网络攻防实验实训室、人工智能实验室、4G LTE移动通信实训室、智慧农业基础网络管道系统、数据统一集成共享平台SOA。购置了包括16种测试仪器、电路板制作流水线、自动钻孔机、焊接流水线、贴片生产实训流水线、网络攻防实训平台。升级和改造的实验室有:云平台,物联网综合实验平台、EDA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通信电子线路实验室、传感器实验室、信号与系统实验室等专业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等。
4.人才培养
建设期内,中心成员新增省级及以上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含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13项。完成省级及以上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验收11项,主要项目有“韶关学院—长沙中软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省信息科学与技术协同育人平台、省信息技术产业学院。戴经国教授主持的“国际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信息类专业‘全场景沉浸’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获2019年第九届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一等奖。近3年,毕业生初次平均就业率达99.3%,初次就业平均月薪超过7000元,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省级及以上奖励365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12项、二等奖34项;学生公开发表论文25篇,获得软件著作权19项、专利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