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平台和基地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办学成果 · 省级平台和基地 · 正文
广东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日期:2022-05-09  发布人:李文全  点击数:

国际化工程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2年被确立为韶关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4年被确立为广东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8年通过省验收。

一、建设目标

本实验区以CDIO高等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软件企业需求为导向,以高素质应用型软件工程师为目标,按照“开放式、国际化、工程型、高水平”的建设要求,创新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重能力培养促素质提高的课程体系,大力推进教学内容改革,践行微创新教学方法,打造一支双师双语型、专兼结合的高水平教学团队,创新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产学合一的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突出工程化教育特点、突显应用型专业特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人才培养模式与校企深度合作等方面形成鲜明的特色。

在国际化目标方面:(1)开辟与跨国公司合作办学的渠道,搭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教学平台;(2)引进国际化教学模式和优质教学资源,学习国际软件规范;(3)外语学习与应用不断线,通过外文教材、外教授课、双语教学、开设英文写作、编写外文技术文档等途径实施外语学习与应用不断线。培养具有在国际化环境下工作、管理、交流的能力、具有国际化IT企业的实习经历、熟悉国际标准、熟练掌握外语应用的毕业生。

在工程型目标方向:一要践行CDIO工程化教育思想;二要把握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殊规律;三要全面推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体现在基础理论与工程实践并重,培养既懂开发技术又懂软件开发管理的、具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的软件技术人才。

坚持开放式的办学方向:一要建立广泛的校企合作联盟;二要将校企双方优质的教学资源对学生开放;三是要把学校封闭的教学过程对企业开放。

二、建设成效

1、建立了多主体共建、共享、共赢的协同育人平台,创建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并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构建一个“平台+模块+课程+实训项目”的国际化、工程型软件人才培养课程新体系;形成一套校企深度合作模式的教学管理制度。

2、建立一支双师双语型、专兼结合的高水平教学团队。项目开展期间,我院共有5 位教师到澳大利亚、1 位教师到美国,3 位教师到国内重点大学、8 位教师到企业分别开展了脱产5 到12 个月的学习与培训。联邦大学及合作企业也派出了50 多位人员来我院授课,并与教师开展科研交流与讲座活动。

3、为配合本项目的开展与实施,建设了企业级MOOC 课程5 门(Java 程序设计、Java Web开发、Java 开源框架、Android 移动应用开发和IT 职业素质),目前正逐步上线,开展教学。

4、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大学4 年的人才培养体系中,积极开拓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丰富大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通过举办创业大赛和全国性的学科专业竞赛,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1)毕业生对口就业率、就业单位层次、就业薪金不断提高,学院连续七年获学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就业率在98%以上,2013-2016 届毕业生就业薪酬名列全校第一名。(2)2015 年获省大学生科技创新重点项目1 项,2016 年获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项目2 项;近4 年,学生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省级15 项、国家级6 项(含创业项目1 项)。(3)近5 年,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全国一等奖16 项、二等奖60 多项、三等奖69 项、省一等奖28 项,如连续5 年获广东省接力机器人大赛冠军。

5、国际合作办学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已有3 届毕业生,其中8 人受到全球金钥匙学术荣誉协会邀请成为会员,出国率达70%以上。目前我校已开展3+1 本科合作办学。国际班教学质量得到澳方高度好评。

6、我院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通过IEET 专业认证。

7、取得一批教学教改成果:发表了高质量论文1 批,出版教材多部,获得新立项省级项目多项。


版权所有:韶关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院长信箱:miaodecheng@sgu.edu.cn

书记信箱:369339470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