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我院物联网工程专业被确立为广东省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专业,2018年通过省验收,2019年立项为省重点专业,2021年立项为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
一、建设目标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提升工程素质为根本、培养工程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多样化教学改革;打造一支“精教学、强实践、善开发”的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核心教学团队;加强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服务,探索技能型人才培养。经过3年建设,将本专业建成广东省物联网高端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物联网人才培训基地、物联网人才实训基地。使本专业能够在我省高等教育发展中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专业建设达到广东乃至国内同类专业领先水平。
二、建设成效
1、以特色专业建设为龙头,突出协同育人特色。成立学科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加强市场需求与发展趋势调研,瞄准新兴产业培育新的专业方向增长点,联合合作企业的技术骨干和行业专家共同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专业发展规划,提升专业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发挥特色专业的引领带动作用。
2、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初见成效。与中兴通讯、长沙蓝狐、中软国际共建专业和实验室,与长沙蓝狐合办卓越工程师实验班,共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该模式已成为同类院校在校企合作育人培养的示范。“地方高校信息技术人才多主体协同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获得2014 年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5 年广东省培育项目,入选为2015 年广东省普通本科人才培养改革成果的典型案例,“以赛促学、以赛促改、赛教结合,培养信息技术创新人才”获得2017 年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3、教学团队结构素质明显提升。项目建设期间,项目负责人于2016 年晋升教授,2 名骨干教师晋升为副教授,1 人获得广东省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项目,1人获得博士学位。建立了“专兼结合、内外结合、产学研结合”的教学团队,双师型教师比例逐年增加。
4、教学资源建设得到明显改善。构建“平台+模块+课程+(实训)项目”的应用型通信技术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以核心课程建设为重点,带动优质教学资源建设。《C 语言程序设计》获得校级网络课程和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项目立项,出版教材5 部。
5、教学科学研究取得一定成效。近年来,以深化教学改革为核心,巩固协同育人根基。通过新增的7 个基地平台建设项目、1 项中央财政支持项目和10 项教学质量工程和教学改革项目,新增实验教学条件建设资金达800 多万元,保障了专业加强内涵建设的资金需求;修订了课程标准和实验教学大纲,优化了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项目;立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 项、教育厅科研项目2 项、市科技计划项目3 项,发表科研论文50 余篇(其中SCI/EI 检索20 篇),发表学研究论文10 篇;发明专利2 项,软件著作权30 项。
6、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按照“强应用、重创新、对接社会、服务地方”的原则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多方筹集经费,实验实训条件明显改善,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显著增强,近年来,学生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41项,其中国家级大创项目6 项、省级11 项;学生获得国家、省级学科竞赛一等奖16 项,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学院连续5 年获得就业先进集体表彰,初次就业率平均达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