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9年确立为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省内同类专业排名第一)、2018年立项为广东省重点专业、2013年立项为广东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5年通过省验收),是广东省首批通过IEET工程及科技教育认证的十三个本科专业之一。
一、专业建设的主要思路及举措
坚持“以本为本,四个回归”,按照“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要求,以“新工科建设、产教融合、教育国际化”为抓手,围绕提升计算机新工科培养平台水平、优化新工科教育教学设计、强化教师工程教学和实践能力、重构课程体系、重塑课程内容、强化实践教学体系、健全持续改进的新工科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反馈体系。具体举措如下:
1.深入实施产教融合,探索多元协同育人新机制
依托产业学院,结合学分制改革,深入调查研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校-企、校-校、校-地等多元协同育人新机制。
2.对接新工科建设要求和国际工程教育,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按照教学内容改革与学科发展相适应、与新工科建设相适应、与国际工程教育相适应、与培养目标相适应、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原则,在确立知识点的基础上,提炼、整理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的教学内容,优化新工科教育教学设计、重构课程体系、重塑课程内容,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
3.构建“一体化”实践平台,强化实践教学体系
加强校内外实践教育基地、工程中心、创新创业平台的建设,建立面向自主学习、开放、协同的“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平台,整合、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实践教学方法,进一步优化实践教学体系。以生为本,由学生根据专业兴趣和未来职业发展愿望选择校内外实践基地,强化专业综合技能和素质;不断创新基于协同双师育人视角下的工学交替的工程教育方式与手段。
4.打造“金课”淘汰“水课”,构建特色课程群
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进一步细化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构建特色课程群;淘汰“水课”,建设双语课、微课、MOOC课、网络课,打造“金课”,建设一批优质教学资源。
5.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
加强与澳大利亚联邦大学合作办学,继续引进联邦大学优质课程,改进教学方法,完善国际化联合培养机制,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
6.加强团队建设,促进教师能力提升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培养,鼓励和支持中青年教师到国外知名大学进修和深造、到大型IT企业顶岗研发;引进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高层次人员和留学归国人员等担任教学工作,提高教师的国际化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
7.加强过程管理,建立持续改进的全新评价体系
结合国际工程教育要求,加强过程管理,细化知识、能力结构教学过程的落实与监控,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目标为导向、强调持续改进的“校院-企业-第三方”新工科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反馈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