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本科)
培养目标
本专业秉承健康中国战略,贯彻立德树人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求,致力于培养具备高尚医德和人文素养的高素质应用型临床医学人才。学生将掌握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诊疗技能,具备常见病、多发病的规范化诊治能力,注重创新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能在各级医疗机构胜任临床工作,实现职业可持续发展。
主要课程
•基础医学课程: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与断层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医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医学遗传学、医学免疫学、病原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
•医学人文与预防医学:医学伦理学、医患沟通、医学心理学、预防医学、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卫生法学等。
•临床医学课程:检体诊断学、实验诊断学、影像诊断学、外科学总论与动物手术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眼科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口腔科学、皮肤性病学、精神病学、神经病学、康复医学、传染病学、中医学、全科医学概论、毕业实习等。
就业方向
•医疗机构:各级医院(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如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科室的医师。
•公共卫生:进入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等机构参与疾病防控、健康管理。
•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成为专科医师或从事医学前沿研究。
•其他领域:医药企业、医学编辑、医疗咨询、健康管理等行业。
临床医学-订单定向(本科)
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健康中国战略为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 “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 的全科医学人才。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系统的医学教育和临床技能培训,重点掌握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技术,以及预防保健、公共卫生服务等能力。同时,注重医德医风和基层服务意识的培养,使其能够胜任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卫生工作。
主要课程
•基础医学课程: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与断层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医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医学遗传学、医学免疫学、病原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
•医学人文与预防医学:医学伦理学、医患沟通、医学心理学、预防医学、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卫生法学等。
•临床医学课程:检体诊断学、实验诊断学、影像诊断学、外科学总论与动物手术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眼科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口腔科学、皮肤性病学、精神病学、神经病学、康复医学、传染病学、中医学、全科医学概论、毕业实习等。
就业方向
•采用“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 模式,毕业生需履行协议,到签约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一定年限。
•基层医疗机构: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事全科医疗、预防保健、公共卫生服务等工作。
•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参与农村常见病、慢性病管理、妇幼保健、传染病防控等基层卫生工作。
•政策支持:享受学费减免、生活补助等优惠政策,服务期满后可根据情况选择留在基层或向更高层级医疗机构发展。
护理学(本科、中职升本)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卫生保健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比较系统地掌握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基本的临床护理工作能力,初步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能在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及相关领域从事护理、教育、预防保健等方面工作的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
•公共基础课: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大学英语。
•专业基础课: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药理学、医学统计学。
•专业课:护理伦理学、护理学导论、基础护理学、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精神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护理研究、护理管理学。
•实践教学:临床见习、毕业实习(涵盖急诊科、呼吸科、ICU、手术室等专科)、毕业论文。
就业方向
•各级医院临床一线护理工作(如急诊科、呼吸科、ICU、手术室、儿科、妇科、产科、心血管科、肿瘤科等)、护理管理、行政科室管理。
•各类医学院校从事护理教育、学生管理。
•疾控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事健康宣教、传染病防控、妇幼保健。
•政府机构与事业单位(如卫健委、医保局、红十字会、监狱系统医务岗;军队医院或疗养院岗位)。
•医药企业从事医药代表、临床协调员(CRC)、临床监察员(CRA)、医疗器械培训师。研究所参与护理研究或临床试验。
•养老机构从事健康管理师、护理主管;社区老年服务中心担任管理者。
•在线问诊平台、健康类 APP 担任护理顾问或内容运营;在保险行业从事理赔审核、健康险产品设计。
•自主创业(开设母婴护理中心、康复诊所、护理培训学校、健康科普自媒体等)。
医学检验技术(本科)
培养目标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扎实医学检验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生将能够运用各种技术和方法对患者的血液、体液、组织等样本进行检测和分析,为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康复提供科学依据。
主要课程
•基础医学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病原生物学和医学免疫学等。
•专业核心课程:临床检验基础、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血液学检验等。
就业方向
•医院检验科、病理科:负责接收和处理患者的各类样本,运用各种检验技术和仪器进行检测,并及时准确地将检验结果报告给临床医生。
•血站:医学检验是血站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专业的检验技术对血液样本进行检测,确保血液中不含有传染病病原体等有害物质。
•海关:海关在执行卫生检疫任务时,需要运用医学检验技术对样本进行检测,以确定是否存在传染病病原体等有害物质。例如,海关对出入境人员携带的血液样本进行检测,防止非法携带和传播。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承担传染病的监测、检测和防控工作,如传染病疫情的病原学检测、食品安全检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检测等。
•独立医学检验实验室(第三方检验机构):为医院、诊所等提供外包检验服务,接触先进的检验技术和设备,参与科研项目和新技术开发。
•医疗器械公司和试剂研发企业:从事检验仪器的销售、售后服务、技术支持,或参与检验试剂的研发、生产、质量控制等工作。
•科研机构和高校: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从事医学检验相关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药学(本科)
培养目标
本专业遵循医学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熟练的实验技能、较强的创新和发展潜能,能够从事药物研发、药物合成、天然药物研究、药品检验和质量控制、药物制剂、临床药学研究和药学服务、药品生产和流通、药品监管等工作的高素质药学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药理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药品市场营销学、药事管理与法规等。
就业方向
在各类制药企业从事药物研发、生产和质量管控;在各类医药企业从事药品质量控制和药品营销;在各级医院从事药品调剂、医院药学研究和临床实验管理等工作。
临床医学-订单定向(专科)
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健康中国战略为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 “扎根基层、服务农村” 的实用型医学人才。学生在校期间重点学习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技能,掌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预防保健、急诊急救等实用技术,同时强化医德医风教育,使其具备在农村和社区开展基本医疗和健康管理的能力。
主要课程
•基础医学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病理学、局部解剖学、药理学等。
•临床医学课程:诊断学、外科学、内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中医学、专业核心技能训练、毕业实习等。
就业方向
•采取 “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 模式,学生毕业后需按照协议到指定的乡镇卫生院或村卫生室工作一定年限。
•乡镇卫生院:从事全科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预防接种、妇幼保健等工作。
•村卫生室:作为乡村医生,承担农村常见病诊疗、慢性病管理、健康宣教等任务。
•政策支持:享受免学费、免住宿费及生活补助等优惠政策,服务期满后可选择继续留在基层或通过进修提升职业能力。
口腔医学(专科)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口腔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修复和预防保健的基本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口腔医学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人体解剖学、药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口腔预防医学、内科学、外科学、口腔医学综合实训及实习等课程。
就业方向
综合医院口腔科,口腔专科医院,民营口腔诊所,口腔卫生保健机构,口腔医疗器械/耗材公司等
中医学(专科)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卫生方针,健康中国战略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掌握中医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与自我发展能力,具备良好科学素质,独立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能力,能够在县级、基层医院从事中医临床工作,或从事中医药相关产业。
主要课程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针灸学、推拿学、解剖学、生理学、诊断学、内科学。
就业方向
•县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
•福利院、养老院、个体诊所、中医养生机构。
•毕业两年后考取硕士研究生。
•自主创业,从事中医养生保健相关大健康产业相关行业。
版权所有: 韶关学院医学院
地址:广东省韶关市浈江区大学路288号
学生工作办公室(招生与就业咨询):0751-8129832;教学教研办:0751-8122849;院办电话:0751-8122873、8122870